目不見睫中王之伐越的之是什麼意思?《目不見睫》中王之伐越的之是一個助詞,不翻譯,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目不見睫中王之伐越的之是什麼意思?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目不見睫》中王之伐越的之是一個助詞,不翻譯。
原文: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 莊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百裡,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譯文:
楚莊王想要讨伐越國,莊子規勸說:“大王想要讨伐越國,是為什麼呢?”楚莊王說:“(越國)政治混亂軍隊軟弱。”
莊子說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事物卻不能自己看見它的睫毛。大王你的軍隊自從戰敗給秦、晉(兩國後),喪失了數百裡的土地,這是軍隊軟弱。莊跻在(我國)境内做了盜賊但是官吏們不能阻止,這是政治混亂。大王(你的國家)政治混亂軍隊軟弱,并不在越國之下,卻想要讨伐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
楚莊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國的事宜)。
所以認識某件事的困難,不在于看見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見自己(如何)。所以說:“(能夠)自己看見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謂的明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