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很多動物都有尾巴,它們的尾巴功能各異。有的動物把尾巴當做飛行器,有的動物把尾巴當做平衡器,還有的動物把尾巴當做武器或倉庫,甚至有的動物還利用尾巴表達情感。人類曾經也有尾巴,為什麼後來放棄了呢?
動物尾巴的起源
從生命發展史來看,生命源于海洋,3.5億年前的Aetheretmon魚是如今陸地動物的最遠古祖先。Aetheretmon魚擁有一種長有鱗片的肉質尾巴以及一個靈活的尾鳍。從這可進行發現,這兩個結構是完全獨立的,這兩種“尾”部結構最開始是一上一下一起生長的,後來慢慢開始獨立生長,也就是說現代成年魚類的尾鳍并不是與陸地動物共同祖先的尾巴的一部分。
這意味着這兩種尾巴進化路徑完全不同。一些魚類失去了肉質尾巴,但保留了那條靈活的尾鳍以利于自己的遊泳功能。而一些魚類後來進化成半水生動物,再進化成陸生動物時又失去了靈活的尾鳍。不過,那條肉質尾巴則慢慢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狗、貓、牛等動物的尾巴。。
其實人類在胚胎時期是有尾巴的,長度能達到身體的六分之一。人類的尾巴在30多天的時候極為明顯,到了胚胎發展成胎兒的時候,這個尾巴就被身體所吸收,退化成四五塊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
這是在胎兒生長過程中,為數不多越長越小的東西。這也就說明了在人類最早期的脊椎動物祖先身上一直都長有一種肉質尾巴。
在人類最初期的胚胎身上也有這種尾巴。很難将它們完全根除又不會造成其它問題,但是為了更好地直立運動,人類不僅失去了保留下來的骨質尾巴。與魚類一樣,胚胎中的骨質尾巴殘留物被隐藏于我們的背部下方,形成尾骨,同時也不會長成像手臂和腿部一樣的身體結構。因此,人類和魚類胚胎擁有共同的機制來抑制尾巴的形成。從而留下一種藏在體内的退化尾巴。
這也說明了,也就是說,人類淘汰了尾巴兩次,第一次淘汰了尾鳍,第二次淘汰了肉質尾巴。
人類為什麼要淘汰尾巴那人類為什麼要淘汰掉尾巴呢?事實上,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比如科學家認為,人類在學會直立行走後,重心會垂直地沿着脊椎向下移動,人就開始使用不同的系統來避免摔倒,不再需要尾巴來保持平衡,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用另一個“額外”的附件,來平衡我們占比較大的頭部重量。久而久之,尾巴在椎尾骨的擠壓之下,也就漸漸地失去了養分的供給,逐漸地從人體給萎縮掉。因此尾巴被淘汰了。
還有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可以發展出高等文明,是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選擇了大腦的發育。通常,成人的腦重量雖然隻占體重的2%-3%,但卻要消耗身體總能量的20%左右,而尾巴會消耗寶貴的能量,對于那些不再需要尾巴來生存的人來說,尾巴是沒有意義的。人也自然為了節省能量消耗,舍棄了尾巴的發育。
但不管是哪一種假說,随着人類直立行走,尾巴的功能逐漸被其他所代替,有的動物長尾巴是為了保持自身的平衡性能,而人類有内耳前庭平衡器官,加上小腦的協調就能輕松掌握平衡。
有的動物長尾巴是為了冬眠貯存脂肪,提供自身的溫飽,而人類有手有腳有智慧的大腦,根本不用考慮貯存脂肪來過冬。所以尾巴對于人類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人類為什麼要保留尾椎骨那人類為什麼還要保留尾椎骨呢?尾椎骨是由3-5塊退化的尾骨結合而成尾椎,通過附着其上的韌帶連于骶骨,構成人類脊椎的尾端,呈遊離狀,其實尾椎骨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尾巴”,隻不過是藏在體内的退化尾巴。
因為人類是直立行走,尾椎通過脊椎與人體顱腦相連,其與腰椎和骶椎互相連接共同形成向前彎曲的特殊結構,在人們以臀部着地摔跤時,可緩沖地面對顱腦和脊髓的強力沖擊,減少甚至避免腦震蕩、椎體壓縮性骨折和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除此之外,尾椎骨對于人類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尾椎的前後面都附着更要的肌肉和韌帶。比如肛提肌(恥骨尾骨肌,髂尾肌)、尾骨肌,這些肌肉是盆底肌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穩固尾骨和盆腔器官的作用。當孕婦生産的時候,尾骨會被擠到後面去一點,而這些肌肉和韌帶可以在事後牽拉尾骨,使其歸位。
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依然還保留尾椎骨的原因。可以說,人類的進化是一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結果,存在即合理,失去也是一樣。一切的舍棄都是為了更好地種群繁衍與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那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