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柳衣衣
兒童營養師、高級催乳師、育嬰師
寶寶輔食、兒童營養、科學喂養
◆ ◆ ◆ ◆ ◆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目前缺鐵性貧血仍然是兒童最常見的營養性疾病之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有研究報告表明,長期缺鐵性貧血的兒童,不僅生長發育滞後,連智商都比正常兒童低一些,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所影響。
寶寶在4~6個月時,已将體内儲存的鐵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營養學會都建議,寶寶滿6個月後,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食物,主要是為了預防缺鐵。
所以,我今天全面跟大家聊聊寶寶補鐵這件事。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鐵?
經常有姐妹問我,寶寶頭發黃是不是缺鐵?今天胃口不好是不是缺鐵? 要不要去做微量元素檢測一下?其實,想要科學地判斷寶寶是否缺鐵,光憑猜測是不行的。除了需要結合寶寶的喂養情況、日常飲食營養、發育情況,還要考量經過專業的檢測,綜合分析才能診斷是否存在缺鐵性貧血。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分析與判斷,大家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向來參考判斷……
1容易缺鐵的高危因素
對于飲食營養均衡的寶寶來說,不一定會缺鐵,但以下幾種特殊類型的寶寶,卻是容易鐵缺的重點對象,值得密切關注。
1、媽媽懷孕妊娠期已出現缺鐵性貧血,可能會導緻寶寶儲鐵量少,比正常的寶寶更容易缺鐵;
2、低體重兒、早産兒、雙胞胎或多胞胎失血,這幾種類型的寶寶同樣可能儲鐵量比正常寶寶少,更易缺鐵;
3、未及時添加含鐵輔食,飲食搭配不合理:如果寶寶添加輔食後,隻吃自制米糊、蔬菜水果,卻很少吃富含鐵的輔食(含高鐵米粉、紅肉、動物肝髒、動物血等),可能會導緻寶寶日常的鐵攝入不足;同時,隻吃蔬菜水果不吃肉的素食寶寶更易缺鐵;
4、生長發育過快,營養供給不足,有些寶寶在猛長期生長發育過快,對營養的需求也會更高,如果營養供給不足或鐵攝入不足,可能會導緻寶寶出現缺鐵;
5、長期慢性失血或慢性腹瀉,如果嬰幼兒出現長期慢性失血(如腸道出血等)或慢性腹瀉,可能會導緻鐵流失增加,引起缺鐵;
如果你家寶寶屬于以上其中之一,那麼說明屬于容易缺鐵的高危人群,建議要定期檢測,密切觀察,同時要重點加強補鐵。
2缺鐵的常見症狀
	
從專業角度來說,鐵缺乏是指體内總鐵含量降低的狀态,它實際上包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鐵減少期(irondepletion,ID),第二階段是紅細胞生成缺鐵期(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第三階段是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鐵性貧血三個階段及症狀
| 階段 | 名稱 | 常見症狀 | 
| 第一階段 | 鐵減少期 | 
   有些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有些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厭食厭奶)、易疲勞、哭鬧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 第二階段 | 紅細胞生成缺鐵期 | 有些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有些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厭食厭奶)、易疲勞、哭鬧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 第三階段 | 鐵缺性貧血期 | 
   皮膚、嘴唇、口腔黏膜蒼白或發灰,食欲不振、易疲勞、煩燥易怒、不愛活動,注意力不集中,生長發育遲緩  | 
如果長期缺鐵性貧血,可能會導緻孩子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比同齡兒童差,并且這種損失是不可逆,即使後期補回正常值,也可能無法完全恢複。
注意:不能單純憑某一個症狀來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性貧血,如果懷疑孩子可能存在鐵缺性貧血,建議進行血常規檢測,再由醫生結合孩子實際的喂養、飲食營養及發育狀況等綜合分析判斷。
3血常規檢測
	
如果想準确了解寶寶是否缺鐵或貧血,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去查微量元素。實際上,權威機構和專家們已确認,微量元素檢測并不準确,不具有專業參考性,不提倡大家有事沒事就去查微量元素,沒必要浪費錢了。
目前最準确、最有效的方法是帶寶寶去做血清鐵蛋白和血常規檢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1年制定的缺鐵性貧血指南,0.5歲到5歲的兒童血紅蛋白如果低于110g/L,則屬于缺鐵性貧血。
按照我國2015年發布的衛生行業标準,還可以采用更為準确的篩查方法,比如血清鐵蛋白(SF)、C-反應蛋白(CRP)、 α1-酸性糖蛋白(AGP)。
不同年齡段的血清鐵蛋白含量正常值:
新生兒:25~200μg/L
6個月一15歲:7~140μg/L
成年男子:15~200μg/L
成年女子:12--150μg/L
如果寶寶低于正常标準,再結合高危易缺鐵因素及症狀,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寶寶如何補鐵?
想要給寶寶補鐵,咱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不同年齡孩子每天對鐵的需求量。
鐵元素的參考攝入量
| 年齡 | 推薦攝入量(RNI) | 
| 0~ | 
   0.3mg (AI)  | 
| 0.5~ | 10mg | 
| 1歲~ | 9mg | 
| 4歲~ | 10mg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礦物質的推薦攝入量》
0~6個歲月寶寶的補鐵建議
1、母乳喂養的足月寶寶
純母乳喂養的足月寶寶,通常體内鐵儲備較充足,加上母乳中的鐵吸收率高,因此基本能滿足4~6個月内寶寶對鐵的需求。
雖然母乳專家堅持認為,純母乳喂養完全可以滿足6個月内寶寶對鐵的需求,但實際上美國的權威機構梅奧兒科的建議是,純母乳喂養寶寶滿4個月後,應咨詢醫生是否需要給寶寶額外補充鐵劑。如果媽媽在妊娠期缺鐵,可能會導緻寶寶體内的鐵儲量不足,撐不到6個月就提前被消耗完;如果已出現長期厭奶或慢性腹瀉、長期失血等疾病,或已有明顯缺鐵症狀,建議帶寶寶去做相關檢測,确認缺鐵後應根據醫生建議額外補鐵。
如果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滿4~6個月時準備添加輔食了,優先推薦高鐵輔食,如強化鐵米粉及富含鐵的紅肉泥、肝泥等。
2、奶粉喂養或混合喂養的足月寶寶
市面上大多數正規品牌的配方奶粉,幾乎都含有充足的鐵,加上母乳中的鐵吸收率高,因此,隻要奶量充足,不論是純配方粉喂養,還是混合喂養的寶寶,通常能夠滿足寶寶每日的鐵需求,不用額外補鐵。
3、早産兒或低體重兒
低體重兒和早産兒(妊娠不足37周的嬰兒)因為體内的鐵儲備不足,所以比足月寶寶更容易出現缺鐵。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早産兒或低體重兒,根據我國《早産、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後喂養建議》,早産兒生後2~4周開始需根據體重每天補充鐵元素大約2毫克/公斤;鐵的來源,除了鐵補充劑,還可以選擇含鐵量較高的母乳強化劑産品及其它富含鐵的食物,建議謹遵醫囑。
如果是奶粉喂養的早産兒或低體重兒,優先推薦含鐵最較高的配方奶,可以通過計算配方奶的含鐵量,綜合評估是否能滿足寶寶的每日鐵需求,如果充足,則不用額外補;如果不足,則需額外補充。
6個月以上寶寶的補鐵建議
1、及時補充富含鐵的食物:寶寶滿6個月以後,體内儲存的鐵幾乎消耗殆盡,隻能從食物中攝入鐵來滿足生長需求。所以,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食物。
常見食物的含鐵量
| 
   食物的鐵含量(單位mg/100g)  | |||
| 
   植物性含鐵食物  | 
   鐵含量(mg)  | 
   動物性含鐵食物  | 
   鐵含量  | 
| 黑木耳(幹) | 
   235.1  | 鴨肝(母麻鴨) | 
   50.1  | 
| 紫菜 | 
   54.9  | 蛏子 | 
   33.6  | 
| 
   蘑菇(幹)  | 
   51.3  | 鴨血 | 
   31.8  | 
| 芝麻醬 | 
   50.3  | 
   河蚌  | 
   26.6  | 
| 豆腐皮 | 
   30.8  | 雞血 | 
   25  | 
| 
   白蘑  | 
   19.4  | 墨魚幹 | 
   23.9  | 
| 
   腐竹  | 
   16.5  | 鴨肝 | 
   23.1  | 
| 
   櫻桃(野)  | 
   11.4  | 豬肝 | 
   22.6  | 
| 冬菇(幹) | 10.5 | 鮑魚 | 
   22.6  | 
| 豆腐絲 | 9.1 | 田螺 | 
   19.7  | 
| 芸豆(帶皮) | 8.7 | 羊血 | 
   18.3  | 
| 大豆(黃豆) | 8.2 | 海參 | 
   13.2  | 
| 黃花菜 | 9.1 | 雞肝 | 
   12  | 
| 豇豆(紫) | 7.8 | 蛤蜊 | 
   10.9  | 
| 黑豆 | 7 | 雞肝 | 
   9.6  | 
| 燕麥片 | 7 | 豬血 | 
   8.7  | 
| 雞蛋黃 | 6.5 | 鵝肝 | 
   7.8  | 
| 千張 | 6.4 | 鮮扇貝 | 
   7.2  | 
| 稻米(香大米) | 5.1 | 牡蛎 | 
   7.1  | 
| 小米 | 5.1 | 豬肉松 | 
   6.4  | 
| 豆腐幹 | 4.9 | 鲅魚 | 
   6.1  | 
| 豌豆 | 4.9 | 豬腰 | 
   6.1  | 
| 鴨蛋黃 | 4.9 | 生蚝 | 
   5.5  | 
| 玉米面 | 3.2 | 羊肉 | 
   4.5  | 
| 菠菜 | 2.9 | 牛肉 | 
   3.3  | 
| 紅棗 | 2.1 | 豬瘦肉 | 
   3  | 
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
2、優先推薦血紅素鐵的食物:富含鐵的食物品種較多,但食物中的鐵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材(如上圖左列)中,但是它吸收率低,一般為3%~5%,如大米為1%,黑豆為3%,面粉為5%,易受到植酸的幹擾,所以不屬于最佳的補鐵食物來源;另一種就是血紅素鐵,主要是以動物類食材(如上圖右列),像紅肉類,動物肝髒,動物血及海鮮貝類;它們的吸收率高,一般是10%-25%,且不受植物酸影響,可作為最佳的補鐵食物來源。7~·24個月寶寶每天的肉類推薦量是50~75克,其中海鮮水産類,平均每周推薦1~2次,動物肝髒類每周推薦1次,不宜頻繁和過量;
3、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寶寶在添加富含鐵輔食的基礎上,需要及時添加不同類型的食材,以滿足寶寶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基本不容易缺鐵。詳見〈6-24個月寶寶每天怎麼吃才科學?中國營養學會的嬰幼兒喂養指南〉;
4、及時糾正厭食偏食的壞習慣:如果一旦寶寶挑食偏食,很容易出現營養不均衡,甚至營養缺乏症,包括缺鐵性貧血。如果寶寶隻吃蔬菜水果,很少吃動物性食物,那麼很容易缺鐵;如果寶寶已出現較嚴重的挑食或偏食現象,寶寶的缺鐵風險将增大,應及時糾正的同時,可以與醫生商量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鐵劑。
	
寶寶缺鐵是食補還是藥補好?
1、如果是未出現缺鐵症狀,或輕度及中度缺鐵症狀的寶寶,優先推薦食補,通過一段時間的食補後,再去檢測确認一下補鐵效果;若效果不理想,可以适當補充鐵劑來輔助;
2、如果是明确診斷為缺鐵性貧血的寶寶,甚至貧血較嚴重的情況下,建議在食補的基礎上,聽取醫生建議考慮采用亞鐵制劑口服補充劑,可同時補充富含鐵的食物或口服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在Hb值正常後繼續補充鐵劑2個月,以恢複機體鐵儲存水平。如果補鐵治療一段時間後,未出現預期的治療效果,需考慮診斷是否正确,患兒是否按醫囑服藥,是否還存在影響鐵吸收或導緻鐵繼續丢失的原因。
3、未經專業人士的推薦,不建議私自給寶寶随便亂吃補鐵劑。因為大部分補鐵劑對腸胃有一定刺激,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會導緻便秘,腸胃不适等症狀,過量服用也對身體有害;因此,建議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具體要補充多少,補多久,應根據寶寶的體重、貧血情況和生長速率來綜合判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