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三長兩短”,到底是哪三長和哪兩短?年輕人還知道嗎?
當我們聽說身邊的親朋好友要去做一件冒險的事情時,很多人都會進行相勸,讓他們重新考慮考慮,要是勸不通的話,便會采用道德綁架的方式,用很悲傷的語氣或者流着淚對其說,“萬一你要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讓家裡人怎麼辦呢”。
在很多人眼裡,“三長兩短”這個詞已經成了災禍、意外、死亡的代名詞,可它最初的本意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還是在千百年的流傳中被人們曲解了本意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學習一下“三長兩短”這個成語的由來和含義。
首先要從中國喪葬禮儀中的棺材說起,在廣大的農村,普遍認為“三長兩短”是和棺木相關,在還沒有推行火葬之前,我們都是用傳統的土葬,而土葬必然涉及到棺材這個工具,這從老一輩的口中也能得知。特别是以前一些比較窮的人家,老人們很早就開始存棺材本,就是希望自己死後能夠有副棺材下葬。
而棺材是由木頭制作而成的,總共是由6塊木闆拼湊而成,棺材蓋和棺材底各1塊木材,左右各1塊木材,而前後也各1塊,不過這6塊的長度是不一樣的,正常是上下左右這4塊都是長木闆,而前後2塊比較短。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那棺材不是應該叫做“四長兩短”嗎?和“三長兩短”有什麼聯系呢?這是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葬禮習俗,棺材在下葬之前都會先在家裡停放好幾天的時間,在還未入土前,最上面的棺材闆是不會蓋上的,所以實際上固定的長木闆隻有三片,這就是 “三長兩短”的最初由來。
很明顯這裡的“三長兩短”和死亡相關,而死亡是人們很忌諱的一件事,所以很多人會用“三長兩短”來代替死亡的說法,這樣聽起來比較沒那麼晦氣。
其次,“三長兩短”也是和人體的構造有關,我們将人體分割開來的話,就會發現,我們的軀幹和雙腿是比較長得,而兩隻手是比較短的,總體就有一種“三長兩短”的既視感,而不管是少掉哪個部分,對人們來說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一種悲劇的體現,所以這裡的“三長兩短”有災禍或者意外的含義,這都是人們最不想見到的場景。
最後,“三長兩短”和于歐治子所鑄的五把劍有關,這五把劍中有三把比較長,兩把比較短,但不管長的還是短的,都是非常鋒利的武器,有着危害人生命的風險,所以“三長兩短”也就和危險扯上了關系。
從上面的三種解釋大家可以看出來,一個成語從誕生到發展,其含義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處于不同的時代,對成語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因為它要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人們也會根據需要,對成語進行相應的意思轉化,隻有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的成語,才能夠永久流傳下來,不被時代所淘汰。
可是現實生活中卻經常出現誤用、亂用成語的現象,特别是一些商家,為了廣告效應,經常采用諧音字來随意改動成語,比如生産胃藥的企業,其廣告詞就将“一步到位”改成了“一步到胃”。
對于大人而言,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知道這是利用諧音的廣告效應,可是對于剛在認字的小孩子而言,他們就會認為這個成語就是這麼寫的,将錯誤的詞彙當作正确的詞彙來讀背。而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一旦認定後就很難改變,所以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深深的誤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