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消暑,很多人都會在出遊時選擇一些水上活動,比如漂流。在體驗漂流的過程中,河水打濕衣服,會感到非常涼爽,但與此同時,也要小心失溫症。
據頭條新聞報道,近日就有遊客在景區進行漂流時出現急性失溫。為什麼在夏季也會失溫?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失溫症有多危險?
衆所周知,人體具有體溫調節系統,在一定外界調節下,能夠将人體的核心溫度維持在一個适合于生存的較窄的範圍内。
失溫症,簡而言之就是人體的體溫調節失衡,産熱低于散熱,導緻人體熱量逐漸喪失,無法維持正常體溫的現象。
一般而言,失溫症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即輕度失溫、中度失溫,和重度失溫。
在第一階段,人體的熱量開始流失,體溫開始下降,直至核心溫度低至32℃-35℃左右。此時,身體的第一反應就是減少散熱,加快産熱。
因此,為了加速産熱,肌肉會不停收縮,出現“寒顫”的症狀。
為了減少散熱,外周的血管也開始收縮,血液主要集中流入核心部分,皮膚逐漸變得蒼白。與此同時,氣血交換率也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為了調動身體各器官排除多餘的二氧化碳,大腦處于興奮狀态,呼吸和心率相應加快。但是,大腦在維持一段時間興奮後,發現無法使體溫回升,故開始節能減排,呼吸和心跳逐漸減慢,肌肉逐漸僵硬,患者行動變得遲緩。
在第二階段,随着熱量繼續流失,核心溫度低至28-32℃左右。患者口齒不清、反應遲鈍,出現恍惚的狀态。
此時,溫度感受器已經麻木,無法将溫度信号傳輸給大腦。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發出錯誤指揮,外周血管開放,“節能減排”中好不容易儲存于核心的能量被分散到皮膚等血管,短時間内讓人有“彷佛置身炎熱環境”的錯誤感覺,而實際上帶來的是更多熱量喪失及核心溫度迅速下降的結果。
在第三階段,人體溫度嚴重降低,核心溫度下降至28℃以下。
此時,失溫情況已經非常危急。患者沒有意識,呼吸和心率都變得很慢,血壓降低,肌肉變得僵硬,心髒出現纖顫,随時面臨心髒停跳的危險。
因此,失溫症的危險不容小觑。
有研究報道,僅在 2000-2019 年間,不适宜的室外氣溫與每年超過 500 萬例額外死亡相關,占到全球總死因的 9.43%,其中低溫所緻的死亡占 8.52%,因此有人也将失溫症稱為“靜悄悄的死神”。
為何夏季也會失溫?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原體,随時随地和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其中溫度、濕度和風力影響是導緻失溫的最常見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會有早晚溫差,由于漂流時河水浸濕衣物,再受到風吹後,水分蒸發會讓熱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溫現象,更不用說遇到了惡劣極端天氣。
失溫者為啥會把自己脫光?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歸因于失溫的第二階段。
随着熱量的流失,人體的溫度系統“癱瘓”,無法将準确的溫度信息傳輸給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得不到正确的“溫度反饋”,因而對外界環境誤判,下達錯誤命令,讓外周血管開放。這樣,用于核心保溫的血液就流向外周,讓人在短時間内有了發熱的錯覺。
而脫光了自己的衣服以“解熱”,更加加速了熱量的喪失,導緻核心溫度快速下降,更加快了失溫死亡逼迫的腳步。
出現失溫該如何救治?
那麼萬一出現失溫的情況,該怎麼辦?以下我們整理了一套應急流程:
脫離低溫,安全轉移:發現有人出現失溫症狀時,要立即将患者立即脫離低溫環境,轉移至溫暖、避風的安全環境或醫院。
判斷失溫程度,及時急救:根據患者狀态判斷其失溫情況,根據其症狀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或撥打120急救。
保持幹燥,核心供暖:檢查失溫者衣物,盡快替換潮濕的衣物。同時,用保暖設備,例如熱水袋,發熱貼等對失溫者核心部位進行加溫。需要注意的是,隻針對核心進行加溫,千萬不要采用搓手搓腳等方式給四肢加溫,否則會導緻四肢冷血回流到心髒,可能引起心髒驟停。
适當進食,輸入能量: 視失溫情況,讓失溫者食入一些高熱量,好食入的流質食物,讓其快速補充能量。
作者:汪小歡 複旦大學醫學博士
來源: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