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公曰: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他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貝多芬所達到的高度幾乎無人可及。這裡的高度,并不是指的音樂技術,而是指的“境界”,或者說“藝術思想深度”。他寫的東西很多都已經成了範式。是古典主義集大成者,浪漫主義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他的學生中就有著名的音樂家李斯特。
傅雷讀到了羅曼·羅蘭寫的一本小書《貝多芬》,“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頓獲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實餘性靈生活中之大事。”
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莫紮特、海頓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先生隻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于維也納,創作于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标志着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衆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将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并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于維也納去世,享年57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