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梅花而又酷嗜燈謎人士,尤喜将梅花制成耐人尋味的燈謎。
梅花,居于“花中四君子”之首,深為世人鐘愛,一班愛好梅花而又酷嗜燈謎人士,則尤喜将這“暗香浮動”的梅花撷為謎材,制成耐人尋味的燈謎了。
筆者曾見有人以宋代王安石的詠梅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為謎面,打《紅樓夢》人名二,陡底為“王作梅、花襲人”。釋謎時,須讀成“王作梅花/襲人”,别解為“王安石寫的梅花,香氣襲人”。還見有人以“一生知己是梅花”詩句打成語“君子之交”(注:世稱“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交,作“知交”解)等,皆是以梅花詩句為材料的雅俗央賞之謎。
說起梅花與猜謎結緣之事,不禁令人想起了謎壇轟傳的《百首梅花詩謎》來。曩見揚州前輩謎家孔劍秋《心向往齋謎話》載言:“真州(今江蘇儀征)吳讓之(1799-1870)先生,為書畫大家,有詠梅花詩百首,每首隐一物品,不知何人手錄,亦安吳(清代學者、書法家包世臣,著有《藝舟雙楫》等,吳的老師)之一派。”知有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吳讓之有此謎詩之作,情未一睹真容。事有湊巧,千禧年前,筆者從一位友人處見到以研究歌謠、謎語著稱的武漢民間文藝家向人紅先生收藏的一套發行于1935年的燈謎雜志《文虎周刊》,内中刊有難得一見的《梅花詩謎百首》。前有吳氏所寫的“小引”,有“館于(海陵,即今泰州)陳氏齋中,終日與老梅作對,乘興而詠”,“偶成隴上新題,還憶花前舊句”等語。我喜不自禁地連夜抄得該刊逐期登出的謎詩,遺憾的是僅存了80首,雖非全豹,然已彌足珍貴。後來,我将“小引”及謎詩披露于拙編《中華謎海》(學林2000年版)中,這才使它亮相于謎苑,讓衆多的愛謎人能一睹為快。
這是一篇超大型的梅花組詩,由一百首詠梅花的七言絕句荟集而成。每首詩都是謎面,各自暗隐一件物品,猶如《紅樓夢》裡薛寶琴的“懷古詩謎”一般,堪稱詩歌為體,廋辭(謎的古稱)為用。囿于篇幅,不克備載,現舉二首如下,以見詩謎風緻之一斑。一首是“年年花放落殘紅,豔裹濃裝蓦地空。一點芳心香已散,隴頭有約信先通”。謎底為“爆竹”。表面上都在寫梅花的花開花落,花期花信。然後皆隐喻爆竹之特征:過年燃放,紅紙裹包,須點引信,妙語雙關。
另一首為:“一輪清影透紗窗,攜手盤桓興未降。香雪幾堆何處落,霏霏落出照銀缸。”謎底為“篩籮”。作者明寫情侶攜手品賞月下之梅,暗扣圓形細眼篩籮,以“攜手”表示執篩之,可謂傳神阿堵。兩謎謎面看似詠吟梅花,實則寓藏玄機,字詞巧行别解,處處绾合物形特征,大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妙。
在人們激賞梅花詩謎巧思如環,複生未觀遺珠之憾時際,傳來《梅花詩謎》(又名《梅花百韻詩》)原刻本現身的“梅花消息”。原來,在2013年嘉德四季第二十三期拍賣會上,有一件善本古籍拍品,即為刻于嘉慶年間的《梅花詩謎》,最後以11500元成交,遂讓世人見到了梅花詩謎的廬山真面目。根據謎史研究學者陳楠、黃全來、邵才三位的考證,梅花詩謎的作者,并非吳讓之,而是清代以寫《劇說》等聞名的學者焦循的族伯父焦轼(1710-1778,字應瞻,江蘇揚州人)。(江更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