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2 11:22:04

往年人頭攢動的天河機場最近一年幾乎變成建築工地,T2航站樓改造工程和第三跑道工齊頭并進。天河機場第三跑道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萬噸目标設計,而2021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不到2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約31萬噸,尚且不到第三跑道設計運力的一半,這條新跑道建設是否過于超前?

天河機場總體規劃(2019版)顯示,機場未來将規劃5條跑道和雙航站區,近期(2030年)規劃旅客吞吐量6800萬人次,遠期(2050年)規劃1.2億人次。未來武漢(天河機場)要建成客運樞紐,攜手鄂州(花湖機場)步入“雙樞紐”時代。隻是,在高鐵分流客源、花湖機場分流貨源,臨空經濟區沒有太大起色的情況下,天河機場能吃飽吃好嗎?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客貨源均不足臨空經濟不強)1

-1-深港“客貨等跑道”,武漢“跑道等客貨”

1995年建成運營以來,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從開航初年的231萬人次增長到疫情前2019年的2715萬人次。機場現有兩條跑道,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萬人次。第三跑道建成投用後,每天可增加高峰小時容量15至18架次,每年可增加航班吞吐能力6萬至8萬架次。

2021年天河機場客流近1980萬人次,遠未達到現有的4500萬人次的保障能力,為何要開啟第三跑道建設?據湖北日報報道,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稱,眼下受疫情影響客流有所抑制,但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接近當時設計能力的80%、現在的60%,“着眼未來,跑道建設應适度超前,因此建設第三跑道勢在必行”。

疫情之後機場客流能否急速反彈暫且不表,從深圳寶安機場和香港機場的擴建進程來看,上述說法其實站不住腳——天河機場擴建既非“适度超前”,也并不“勢在必行”。

2019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大關,最高峰時平均1分多鐘就有1個航班起降,而機場設計旅客吞吐量為4500萬人次,彼時吞吐量已超設計上限。在此情況下,深圳機場第三跑道于去年開建,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運。

香港機場更繁忙。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約為7500萬人次,貨運量超過500萬噸,運力接近飽和。直至今年7月,建設良久的機場第三跑道才剛啟用,原有的“中跑道”将關閉以重新配置,連同其他三跑道系統工程項目預計2024年全部完工。系統建成後,可帶來約50%客貨流量增長。

深圳機場和香港機場新建第三跑道“跟不上趟”,固然是因為用地緊張(兩地都有填海作業),但二者都是在運能飽和或接近飽和時才将擴建提上日程,是“客貨等待跑道”;而武漢天河機場則是“跑道等待客貨”,可以預見,跑道竣工後一段時間,大量運能閑置将是常态。

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建成後,将成為繼北京(首都、大興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成都(天府機場)後内地第七家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對比各機場客貨吞吐量就能看出天河機場走得有多快——去年京廣滬成渝旅客、貨郵吞吐量處于頭部位置一字排開,而武漢兩項排名均位于第13。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客貨源均不足臨空經濟不強)2

-2-高鐵出行頻次最高,武漢民航“被分流”

按專家說法,眼下受疫情影響客流有所抑制,那疫情之後天河機場客流會不會強勢反彈?答案是,可能反彈,但不太可能“強勢”。按照湖北當地官方樂觀估計的數據推算,天河機場2025年的旅客吞吐量最多也隻有約4500萬人次,這正是機場當前的設計運力值。

2009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人次,2012年、2013年分别跨過1300萬和1500萬人次大關,2013年12.3%的同比增速成為正常年份增速最高值。此後,因為上一年疫情原因,2021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速達54.6%,但總數相比2019年減少700多萬人次。這意味着,相比十年前,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高峰已過——這背後恐怕不得不提高鐵網絡。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客貨源均不足臨空經濟不強)3

中國中心城市高鐵、航空客運市場目前均形成以武漢為重心點的空間格局,中部區域中心城市高鐵通行優勢明顯高于航空運輸,例如武漢、鄭州、合肥等城市高鐵與航空客運總量比值在5倍以上。高鐵、航空客運量與本地常住人口規模比值可側面反映城市人均高鐵、航空年出行頻次,武漢年人均高鐵出行頻次最高(15.55);深圳年人均航空出行頻次最高(13.50)。

理論上320千米以下屬高鐵出行絕對優勢區,1370千米以上屬航空出行絕對優勢區,中部城市武漢長沙鄭州均有“米字”高鐵網,高鐵運輸優勢明顯高于航空。武漢到北上廣深成渝距離相當,航空客流被高鐵嚴重分流。過去十年,中部高鐵網越織越密,與航空客流增速趨緩“時空相接”。

天河機場客流未來會有多少呢?去年出台的《湖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透露,預計在樂觀情境下,到2025年,機場集團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36萬噸。湖北機場集團下轄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襄陽劉集機場、十堰武當山機場、荊州沙市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神農架紅坪機場。

數據顯示,除了天河機場和今年剛剛開通的鄂州花湖機場之外,2021年湖北機場集團下轄的其他5個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463萬人次,即便到2025年這些機場客流隻增長5%,按湖北官方樂觀估計,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也隻有約4500萬人次。這就意味着,即便天河機場不擴建第三跑道,當前運能也能滿足2025年的需求。

說完了旅客,再來看看貨郵。2020年,湖北決定推動武漢天河機場建成(中部地區)國際門戶樞紐、鄂州花湖機場建成貨運樞紐。主打貨運的花湖機場預計2025年貨郵吞吐量245萬噸——這相當于天河機場去年貨郵吞吐量的8倍、2025年預計吞吐量的6倍。既然客運和貨運需求都不急,那天河機場擴建的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呢?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客貨源均不足臨空經濟不強)4

-3-一極獨大兩翼偏緩,臨空經濟産業孱弱

今年4月,湖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公布改革方案,提出以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為中心,統籌“兩場”貨運航線布局,打造國内國際航空客運、貨運一體化經營的“雙樞紐”,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促進與航空關聯的基礎性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及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9-2035年)》也提出,加快航空港基礎設施建設,為武漢城市圈經濟轉型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支撐。

由此可見,天河機場擴建工程固然在乎旅客和貨郵吞吐量,但湖北更看重的是機場帶來的機遇。對很多城市來說,機場乃至臨空經濟區成為産業轉型升級抓手。然而在不同地區,機場帶動作用不盡相同。去年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排全國13名,武漢GDP排名第9,臨空經濟發展與GDP排名差距懸殊,這說明武漢臨空經濟區推動力不明顯,增長極作用尚未發揮。

武漢臨空經濟區橫跨兩市三地(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初衷是要通過臨空經濟發展帶動跨區域協同。但是,近十年由于虹吸效應,更多資源配置向武漢東西湖區集聚,對黃陂以及孝感臨空經濟區發展産生極大擠壓,兩地存在邊緣化趨勢,整個臨空經濟區呈現“一極獨大,兩翼偏緩”局面。

此外,武漢臨空經濟區管理主體職責重疊較多,協調過程存在矛盾。東西湖“武漢臨空港經濟開發區”是國家級開發區,地位上髙于黃陂臨空發展示範區及孝感臨空經濟區,與武漢臨空經濟區層級關系模糊。

武漢臨空經濟區三分天下(客貨源均不足臨空經濟不強)5

從産業角度來說,航空運輸能給産業插上增值翅膀,圍繞空港、布局在臨空經濟區内的應該是電子制造、冷鍊食品、生物醫藥,包括服務貿易等——這類對時間敏感、有高附加值的人流、商流的運輸相關産業。但武漢三大臨空區存在較明顯的産業同構現象,大量傳統産業“盤踞”區内,早前部分地區還以臨空經濟為噱頭大搞房地産,這明顯是“挂羊頭賣狗肉”。

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撰文稱,與同處中部地區的鄭州、長沙相比,武漢的臨空經濟區發展由于存在頂層規劃、産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機制等方面的瓶頸,仍然呈現速度不快、質量不高的相對差距。這是武漢臨空經濟區當前的真實寫照。

總而言之,擴建機場跑道易,布局航空産業難,用航空樞紐撬動區域産經升級,才是機場擴建工程的終極奧義。當地媒體報道稱,目前武漢臨空經濟示範區總體方案已通過國家發改委評審,将在建設航空客貨運“雙樞紐”門戶、臨空産業創新發展、對外開放、綠色發展先行先試等方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但願進入“國家隊”後,武漢臨空經濟區能“舊貌換新顔”。

參考資料:

區域一體化背景下跨行政邊界空間協同分析.陳瑞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速崛起.深圳特區報

加快武漢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長江論壇

武漢臨空經濟區“十年”發展概況及若幹思考.商業經濟

湖北機場集團出台“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國民航局

湖北機場集團改革方案公布:全省航空運輸一張網.湖北日報

高速鐵路對中心城市航空客運市場的空間影響.地理科學進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