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日前,來自我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在最新的一期《生物通訊》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為此前困擾古生物學界多年的難題,找到了解題方向。
演化過程中,鳥類為何弄丢了一側卵巢?
鳥類的祖先是誰呢?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雖然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畢竟我們對于恐龍的認知,是一種遠古時期的龐然大物,很難将它們和小小的鳥類聯系在一起,不過事實上,通過研究,科學家們表示,鳥類的确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
不過,從恐龍演化到鳥類的開始時間,并不是在6600萬年前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的時候,而是早在1.2億年之前的白垩紀中早期就已經開始了。
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表示,鳥類的祖先應該是一種小型的長有羽毛的獸腳類恐龍,而且一開始它們也并不會飛,隻不過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擁有了飛行的能力。
不過,從陸地動物到翺翔在天空中的鳥類,演化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切順利的,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在恐龍朝着鳥類演化的過程中,它們弄丢了一側的卵巢。
這是什麼意思呢?雌性恐龍都是有着兩側卵巢和輸卵管的,可是雌性的鳥類卻隻有左側才有卵巢和輸卵管,研究認為,或許一側卵巢和輸卵管的丢失,才是恐龍成功進化成為鳥類的關鍵,那麼,它們究竟為何會放棄一側的卵巢和輸卵管呢?
來自山東臨沂大學的教授鄭曉廷,也是周忠教授的科研團隊成員之一。鄭曉廷教授表示,通過化石研究,發現早在1億多年前的白垩紀,地球上的最早一批鳥類,它們的一側卵巢和輸卵管就已經退化了。
究其原因,或許是為了可以快速學會飛行,通過減少一側卵巢和輸卵管來讓體重變輕。因為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從恐龍進化到鳥類,其實看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鳥類的體重都是很輕的,否則飛行的阻力會加大,飛行也将變得困難重重。
丢失的不僅是一側卵巢和輸卵管
鄭曉廷教授表示,從恐龍進化到鳥類,不僅是放棄了輸卵管和卵巢,同樣被放棄的,還有它們原有的骨骼構造,因為鳥類的骨骼都是又細又長的中空形态,這樣可以減輕骨骼的重量,飛行起來也就會更加順暢。
其實,早在2013年,國外的科學家也曾經發現過鳥類演化過程中,一側卵巢和輸卵管遺失的問題,不過當時在國際上并沒有被認可,因為很多古生物學家都認為,發現的已經退化的卵泡,可能不過是沒有消化的植物種子。
而這次周忠教授的科研團隊則通過詳細的研究數據,證明了那并不是所謂的植物種子,而是可以用來證明鳥類演化過程中身體器官退化的證據之一。
為何有的鳥不會飛?
雖然天空被稱作是鳥類的地盤,不過并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會飛,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鴕鳥。那麼,為何在演化的過程中,一部分鳥類從演化早期就喪失了飛行的能力呢?
周忠教授表示,這是因為一部分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丢失了用來控制飛翔功能的尾羽球莖。什麼是尾羽球莖呢?大家可以看到,一般鳥類的尾綜骨那裡,都有一個肌肉結構,這個結構主要是用來控制尾羽的,而尾羽球莖會在鳥類飛行的時候展開,讓飛行更順暢。
研究發現,早在鳥類形成的早期,尾羽球莖就已經出現了,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尾羽球莖的鳥類,距今已經有1.35-1.2億年的曆史,不過,并不是所有的鳥類在演化早期都如此幸運,一些恐龍在朝着鳥類演化的過程中,當變成鳥類的時候,卻不幸失去了尾羽球莖。
這會導緻什麼呢?導緻它們沒有辦法控制飛行,所以,它們也就會成為了地球上不會飛的鳥類,當然,企鵝之類的原本會飛為了生存自行進化成不會飛的“異類”,并不屬于尾羽球莖丢失的鳥類。
研究表示,在鳥類身上還有着非常多的未解之謎,因為鳥類的确有着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比方說它們擁有着地球上最複雜的呼吸系統,以及它們其中很多都擁有的驚人“導航”能力,未來或許可以通過研究鳥類的起源、演化,逐一揭開找到真相,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2日文章《演化路上 鳥類為何弄丢了一側卵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