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大正在讀小學二年級,在閱讀方面目前他的主要特點是:
和孩子一起去自然博物館看化石
同時我們也幫助他通過繪本、電影(如侏羅紀公園)、百科、故事等來豐富他的見識和想象力,那段時間他玩的是恐龍,說的是恐龍,畫的是恐龍,就連英語都在學tyrannosaurus(霸王龍)…… 但在真正意義的閱讀能力培養方面,我不得不提一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準确說是這套書裡的兩本:《三國演義(注音版)》和《西遊記(注音版)》,每本約35回,在原著基礎上大幅改編和簡化),這套書籍陪伴了我孩子快二年了。
孩子的第一本閱讀習慣和能力培養書
幼兒園期間,我注意到他對一件事的興趣似乎持續不了多久,尤其是當他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弄懂了或是這件事已沒有多少可吸引他的時候,他就會經常開小差。為了培養他的專注力、耐心和求知欲,更為了讓他順利的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以便盡快适應小學學習,我有意識的想選擇幾本書來對他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選來選去,在他快要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我給他買了這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浒”,我告訴他隻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但是他還是偷偷的把水浒讀了兩遍,當然,那是後話了……)。
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識字量極少,更不要說拼音了,我就給他播放了一遍随書附帶的音頻,讓他邊聽邊自己指着字看。開始的時候确實很難,有時候他聽着聽着就不知道人家讀到哪兒去了,這個時候,我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他,隻是偶爾會糾正他一下,告訴他現在讀到哪裡了。就這樣,記得當時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他就把這兩本書聽了兩遍。從聽第一遍開始,他有時會指着一些插圖,讓我給他講故事;偶爾,我也會主動挑選幾幅插圖來給他拓展一下情節,畢竟,男孩子對于打打殺殺、兵來将往這些事基本都不會拒絕。就這樣,我陪着他幾乎把這兩本書所有的插圖都講了一遍。在上小學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為了鞏固拼音學習,又附帶讓他看了看這兩本書;到了小學一年級上期快結束的時候,他又把這兩本書看了不少于三遍……小學一年級結束的時候,三國那本書他至少看了7遍,西遊記不少于5遍。
從他開始真正意義的文字閱讀開始,我就給他灌輸一個觀點,“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當他看完一本書或是其中某一章(回)的時候,我會問他是否能用自己的話把看過的内容再叙述一遍。開始的時候他會原封不動的把原文背出來(小孩子的記憶力真不賴!),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你不是在讀書,你是在背書!你讀完這本書,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話去歸納、總結和叙述所讀過的情節、故事等内容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概括——這就是‘把書讀薄’。當你能夠‘把書讀薄’的時候,你就有能力去體會、想象作者透過文字所烘托、诠釋或講述的更生動,更恢宏,更曲折的情節或場景,你想象一下‘萬馬奔騰’這四個字所體現的畫面?你會主動去想還有什麼是我不懂的?一遍遍,一次次,主動或是偶然,你會再次去翻看那些曾經熟悉的文字,慢慢的,你會悟出很多的東西——這就是‘把書讀厚’”。
有一次,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對《三國演義(注音版)》的故事爛熟于心的時候,我告訴他,“兒子,你現在看的是少兒版的三國,等你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你還會看到更完整、更有趣的三國故事……”。“那什麼是最完整的三國?”兒子問我。“哦,那就得看原版了,等你長大了,你可以自己去看……”,我本來準備這麼搪塞他。“我現在就想看!”。看着兒子滿懷期待的眼光,沒法,我就給他瞄了一眼下面這本共120回半文半白幾乎原版的《三國演義(評注本)》……
三國演義(評注本)
就這樣,這本三國正式成了父子間的精讀用書之一。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基本是文言文,我的語文功底也重新撿了回來,或許後面還要和他精讀西遊記……),兒子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下期都還沒正式開始讀(因為這次的疫情延遲開學),這本書35%左右的文字他基本都能讀懂。這個過程,他弄懂了原著中很多人物是怎樣出場的,一些重要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還有原來傳國玉玺有這麼曲折的故事:鳳凰栖石、文王得玉、李斯篆刻、複歸于秦、高祖得玺、光武得寶、十常丢玺到孫堅匿玉玺背信棄約……
孫堅匿玉玺背信棄約
寫了這麼大篇,個人覺得,其實孩子的閱讀培養歸根到底就這麼幾點:
“好奇害死貓”,求知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要因勢利導,從單純、功利的培養興趣轉變到幫助孩子培養有益的習慣和能力,這些習慣和能力,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至于語文成績,真正會閱讀的孩子,家長難道還用得着發愁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