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何低學曆者質疑進化論

為何低學曆者質疑進化論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7 03:01:4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教育部日前針對網友提問“專升本(非成人高招專升本)畢業後的第一學曆是專科還是本科”進行答複。答複稱:學曆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曆”這個概念。

為何低學曆者質疑進化論(極目銳評教育部否認)1

網友這個提問,看似一個概念問題,其實反映的是“專升本”之類接受非全日制教育而獲取學曆的學生,所存在的普遍擔憂。這個擔憂,就是用人單位招聘時廣泛存在的“第一學曆”歧視。

何謂“第一學曆”歧視?就是部分用人單位不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需求,而是根據應聘者取得的原始學曆(第一學曆),對應聘者進行的不科學評價和不合理篩選。雖然《就業促進法》明确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但是在水面之下,各類歧視依然廣泛存在,“第一學曆”歧視便是很常見的現象之一。

因此,在求職圈常有“本科學校不好,考研考博也白搭”、“專升本沒用,第一學曆永遠是專科”等說法,讓很多高考沒考好的求職者信心受挫,缺乏後續努力的積極性。現實中,也的确有人,雖然拿到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學位,卻因為初始學曆是專科或者非985、211大學,而在求職中被淘汰。

教育部明确了不存在“第一學曆”的概念,是從官方立場正本清源,給予權威态度和表述,也能有效遏制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有赤裸裸的歧視性表達。但是,用人單位本身在招聘中就有相當的自主權,可以想見,對于“第一學曆”的情結在一段時間内,仍然會或多或少地存在。

歧視“第一學曆”當然是不公平的,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本身就不斷在成長和進步,在某一個階段沒有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并不代表以後不會再有好的成績,要不然我們怎麼會說,“活到老、學到老”,“失敗是成功之母”呢?而且,客觀來說,基礎教育資源本就分配不均,“一刀切”地隻看本科學曆,對一些山區、鄉鎮的孩子來說,也是太有失公允了。

但必須要說,社會對于“第一學曆”的迷信,也并非毫無來由。這種偏見并不僅僅存在于用人單位,而是植根于社會心态。早期的非全日制教育探索中,存在種種亂象,一直到現在,也還時不時會有些不規範現象被曝光,因此,社會上普遍将非全日制教育看成是“混文憑”,一些考生也的确抱着“混文憑”的心态去讀,這就無形中給人形成了“培養質量低”的不良印象;而研究生、博士生的盲目擴招,也導緻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下降,讓這一類學曆缺乏了含金量和說服力。多渠道的學曆提升,就業領域的擴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終身”,但要從人們内心深處,徹底根除“唯學曆論”的觀念,依然是任重道遠。

學曆和能力,究竟哪個更重要,這其實早已經不是個值得反複讨論的問題,學曆不能代表人所有的能力 ,而能力某種程度上,也需要學曆去直觀體現。太過在意學曆和能力的區别而非共通,同樣是陷入了“唯學曆論”的窠臼。所以,要改變觀念,要求用人單位不要戴“有色眼鏡”,隻是第一步,整個社會都應該逐步去走出“學曆情結”的迷思。

非全日制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要進一步規範嚴謹,提高門檻和培養質量,提升學曆的含金量,不要從上到下都給人以“混”的感覺。有含金量的學曆,自然就不會被歧視。與此同時,考生也不要隻抱着找好工作的目的,去繼續學習、提升學曆,更重要的是,在提升學曆的過程中獲得專業、能力、品性方面的成長,讓自己真正變得更加優秀,目光也能更加長遠。如果學習的目的太功利,難免就會把路越走越窄,想要别人不歧視,首先自己不能歧視自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