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9:48

作者:阿巧||責編:一默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于平淡中品人生真滋味)1

陶淵明名潛,号五柳先生,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尤其是五言詩的成就最高。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官僚之家,因而“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他既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具有“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曾幾度出仕;又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崇尚自然,于現實困境中有一種曠達随緣的生活态度。 他的一生經曆坎坷,遭受種種磨難,仍堅守躬耕之志。即使貧困潦倒,甚至到了斷炊乞食的境地,也“不為五鬥米折腰”。他生性桀骜不馴、潔身自好,經曆官海沉浮,看不慣官場的污濁,而選擇歸隐田園,被譽為“隐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人生的“遇”與“不遇”、“作官”與“歸隐”的矛盾心理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緻。尤其是山水田園詩堪稱一絕,于平淡中讓人品出了人生的真滋味,以其清新獨特的風格開啟了一個田園詩歌的新時代。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于平淡中品人生真滋味)2

  一、詩歌寄情田園,出于自然,淡中有味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淵明詩平淡,出于自然。”陶淵明的詩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詩歌以嶄新的内容、純樸的風格,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詩歌藝術新紀元。“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他的詩是胸中情感的自然流露,語句平淡,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不飾雕琢,不刻意渲染,卻使人于平淡之中領略到了超凡脫俗的高潔情懷。  生活就是如此,平平淡淡才是真。陶淵明的 x詩很難找到奇特的意象、誇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明白如話卻又才高意遠,自然純樸卻又耐人尋味。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渲然環境,信手拈來,又能達到觸人心魂、引人共鳴的藝術效果。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短短的十個字,充滿了自嘲的韻味,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仿佛看到一文人手拿鋤頭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會管理,結果草長得反而比豆苗還茂盛。在簡單的叙事中,蘊含着對田園的熱愛,字裡行間都是熾烈的情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看似平淡,而淡中見淳厚,意味深長,深情隽永。  《歸園田居》組詩多描寫田園風物的恬美靜谧,表現的是農村最平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用人們熟知的形象,藝術地再現了自己的真實生活寫照和高遠的人生理想,寄托着對田園生活的迷戀和閑适之情。  其中《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抒發了歸隐後的愉悅心情,全詩筆調輕快活潑,情感跌宕富于變化,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這首詩寫于詩人最後一次出仕,擔任澎澤縣令,然而,官場污濁之氣,令詩人心灰意冷,他不願同流合污,僅在縣令這個位上坐了九九八十一天,便毅然決然地離開官場,從如牢籠般的官場回歸惬意自在的田園生活。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詩人用诙諧幽默的方式直抒胸臆,表現了自己不喜歡迎合世俗官場的性格。自己從小就喜愛大山,熱愛大自然,誰曾想,走出大山,誤入官場,這一離開就是許多年,違背了自己的心願,身心受到了束縛,是一種心靈的煎熬。  “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出仕的這些日子裡,自己像被關在籠中的鳥兒,日夜想着那片舊日居住過的山林。又像池塘裡的魚,無比思念自己曾生活過的深水潭,于是放下官場的羁絆,回到田園,扛起鋤頭到南野開荒,心情是愉悅的。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守着十餘畝宅子、八九間草房,雖然不是富裕,但日子過得悠閑自在。院子四周的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景色宜人。屋後種着榆樹和柳樹,屋前種着桃樹和李樹。簡單的風物,在詩人的筆下卻活靈活現、生機盎然,美如畫卷,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多麼讓人神往啊!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這幾句詩以動襯靜,倒裝的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看遠處的村莊,雞鳴狗叫,炊煙袅袅,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息,畫面溫暖人心,與官場的污濁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在庭院裡可以自由出入,沒有了塵世的繁雜,室内清靜了許多。以前做官時人不由己,不免有各種應酬,不是自己所願意幹的,如今擺脫官場之後一身輕松。可以悠閑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愈加覺得官場像鳥籠,自己像籠中鳥,返回自然,恢複本性,才能過得更開心,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試想,一個當過官的詩人,不顧世俗的眼光,放下心靈的負累,像農民一樣扛起鋤頭耕田種地,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讓他心情舒展,心靈有了歸宿。通過詩人平淡的語言,感受到了其詩意的田園生活多麼惬意自在!  生活的苦難,思想的鬥争,鄉村的純樸,擺脫官場的輕松,詩人用真情和盤托出,真實自然,毫不避諱。回歸田園,返璞歸真,情真意切,處處蘊含真情實感。如一股清新溫馨的風,平淡中有醇味;如一朵散發淡淡香味的花,樸素中見奇趣。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于平淡中品人生真滋味)3

  二、語言簡約,借景抒情,卻更富有理趣

  陶淵明的詩在寫景抒情中,喜歡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感懷,具有“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藝術效果。融情于景,借物抒懷,既有理趣,又有情趣,達到了情景理的和諧統一。  《飲酒》其五,語言簡練,筆調清新,韻味深厚,主旨鮮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開篇四句,以平淡的語句描寫了詩人居住的環境,遠離世俗,沒有車馬的喧嚣,清幽甯靜。然後以“問君”作為轉折,巧妙地進行“境由心生”的哲理表述。言簡意赅,寓意深刻,引人思索。切入自然,行文如水。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寫了心境澄明的詩人采菊東籬下,聞着花香,神清氣爽,悠然自得。不經意間一擡頭,看到了終南山,此時,那裡煙霧缭繞,似人間仙境。山間的霧氣明滅沉浮,飛鳥結伴歸林,悠遠的畫面與詩人甯靜的心境合二為一,自然的真趣,讓人回味無窮。情景理交融,達到了至高至美的境界,讓人樂而忘返。  在詩人的筆下,飛禽走獸、山水樹木都充滿了生命力。詩人善于寄情于理,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物我交融,情景相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詩句中融入了自己對生活、對現實的深刻認識,情與理緊密結合,意蘊豐富,給人以水到渠成、清新自然的感覺,呈現出樸實無華的平淡之美。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于平淡中品人生真滋味)4

  三、于平淡風物中寄托人生理想,借物言志,志趣高遠

  陶淵明的人生理想,在當時社會是難以實現的,于是有了退出官場歸隐田園的想法。從仕途到田園,再從田園到桃源,詩人一生追求的社會理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以後的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陶淵明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理想,但幾次出仕都未能如願。他隻好把理想寄托在田園裡,隐居躬耕,獨善其身。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他的田園生活由理想化漸漸地到回歸現實。  《讀山海經》其一,“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描寫了初夏時節鄉村景色,草木茂盛,房屋的周圍種滿了各種樹木,鳥兒把這裡當成了家,生活得自由自在。詩人忙時種田,閑時讀書,充實自我,樂在其中。環境清雅,情調悠然,自然平和,充滿生機,體現了詩人自得其樂的心境。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詩人居住環境幽遠偏僻,道路狹窄,交通不便,朋友也很難來造訪,隻好自酌自飲,采摘園中菜而食,還可以享受夏雨的滋養,清風拂面,多麼惬意,多麼快樂!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詩人一邊閱讀着《周王傳》,一邊流覽着《山海經》。他把讀書當作一種隐居生活的樂趣,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寄托。他從書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撫古追今,暢遊書海,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這樣的快樂,在官場上是無法得到的。  陶淵明的詩以平淡而聞名,但淡中有深情,淡中有至味,很耐人咀嚼。他筆下的景物,總是飽含着自己的感情,傳神寫意,富有情趣。詩人喜歡描寫青松、秋菊、歸鳥、孤雲,以此自喻,如:“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借物言志,志向高遠,表達了其堅貞孤高的品格和愛好自由的情感。唐代詩人元稹有詩為證:“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裡的陶公就是指的陶淵明,由于陶淵明對菊花的偏愛和詩中的描寫,讓菊花幾乎成為了他的化身。  陶淵明的田園詩歌,以新穎的内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詩歌的創作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平淡隽永的詩歌意境,影響着後世詩歌的發展,曆代有成就的詩人,無不受他的影響。他平淡自然的藝術風格、高遠脫俗的藝術境界,使他成為詩壇的常青樹,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陶淵明的田園詩30首(于平淡中品人生真滋味)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