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人名,往往因好多人的足迹、好多人的題詠,而聲名遠播。
且說李白和蘇轼兩位大詩人先後都來到廬山,也留下了墨寶,但是,他們所見所想,迥然不同。
李白是這樣說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蘇轼是這樣說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比較一下兩詩。李白詩情辭華美,兼具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蘇轼詩既沒有引人入勝的景緻描寫,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發,洋溢着一種理性思維的氣息,闡述了“當局者迷,觀者清”的生活哲理。
兩首詞,既體現了個人的風格,也有時代的風貌。他們作為唐宋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代表了唐詩和宋詩的不同風格。
唐詩是少年的,宋詩是中年的
唐朝,是漢民族上升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充滿浪漫氣質。這一時期的詩人,就像打馬而過的少年,大多表現比較特殊、不平凡、異于日常的感情,不論山水詩、送别詩,還是懷古詩、愛情詩,都是豪邁、悲壯,激情澎湃,富于想象力,直抒胸臆,以情感染讀者。
宋代理學興起,受儒釋道思想的浸潤,文人心态比較成熟、平淡,較唐代文人更為理性,回到了書房,喜歡追問所以然,其詩“如大江之水,潴而為湖,由動而為靜,由渾灏而變為澄清,由驚濤洶湧而變為清波容與”。
錢鐘書說:“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晚節猶如人之一生,由幼至老,年齡既增,性情可變,思慮深沉,乃染宋調”。
用少年和中年來比喻唐詩和宋詩的特點,再恰當不過。說唐詩年輕,是因為天真爛漫,敢愛敢恨,不憚喜怒形于色,一瀉千裡。言宋詩老成,是因為含蓄内斂,字斟句酌,更富于内涵,更耐人尋味。
唐詩是詩人的,宋詩是學者的
唐詩就是喝醉酒之後信筆揮灑出來的,是詩化到極緻的詩,注重意象,通過形象描繪來傳情達意,意境鮮明,情寓于象,詩中充滿千姿百态的生命節奏和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
宋詩側重于直接表達,把叙述、描寫、議論的成分加重,把抒情成分一減再減,讓“象”的描繪退到其次,似乎達不到某種“理”就沒有完成詩的表現。宋人寫詩有時甚至來自書本,如朱熹的《觀書有感》,還有的針對前人詩寫翻案的詩,或換字眼或換角度,黃庭堅稱之為“換骨法”“脫胎法”,所以宋詩有時陷入“掉書袋”的嫌疑。宋詩是想出來的,經過了苦心架構,往往借用典故和前人的話來發論,散文化的句子多,“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因而宋詩人首先是學者。
正如啟功所說:三唐氣壯脫口嚷,宋人句句出深思。如果分析原因,政治設計也是其中之一。
唐朝普遍尚武,“甯做百夫長,不做一書生”,英雄們上馬能殺敵,下馬能飲酒,宋代重文抑武,文人們沉醉于案頭書牍,在淺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
唐代以詩賦取士,唐太宗與虞世南唱和,武則天為詩歌創作競賽頒獎,唐宣宗作詩哀挽白居易,詩成為全民交流的工具,還用詩愉悅心懷、成才鬥智,詩人用自己自然平易的語言來傳情達意,宋代則以策論取士,重推理,寫詩的文化門檻高,這也推動了文風、詩風的改變。
唐詩是貴族的,宋詩是平民的
唐代的審美貴族氣重,富麗堂皇,唐三彩是斑斓的,歌舞是熱烈的,詩是豐腴的,其中有太多的香草美人、男女情辭,字裡行間充滿豐滿的熱情、欣欣向榮的情緒,閃爍着自由與歡樂。李白的《将進酒》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誇耀生命的華美,頭上的裝飾,身上的絲綢,都有可能是一擲千金。尤其是初唐詩,還有齊梁體馀風,豔麗秾缛。同時初唐詩人大多數是朝廷大臣,或豪貴子弟,貴族性、宮廷體特征明顯。直到盛唐,開始變為秀麗清新。
宋朝印刷術的普及推廣改變了文化知識的傳播方式,讀書人多了起來,知識不再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加之商品經濟的興起,反映社會的廣度不斷加大,有耕夫、漁夫、纖夫,還有城市貧民、手工業者、小販等等,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梅堯臣的《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張俞的《蠶婦》“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好多唐人未觸碰的題材,宋詩裡都有了,“無事不可言,無意不可入”。
唐詩大多屬于貴族文學,是精英化的,宋詩更傾向于平民文學,是世俗化的,涉及到人生的各個方面,更加接近于我們的生活,蘊含了一種人生哲學。至于唐詩種常見的豔情,宋人将它們放到詞中表現,同時削尖了遊戲娛樂色彩。淡而有味,久而愈醇,是宋詩的特質。
唐詩是天上的,宋詩是人間的
唐朝詩人一張口,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就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總是 “買酒白雲邊”,“舉杯邀明月”“青天攬日月”,似乎老在仙境,鳥瞰人間,和月亮、太陽、山川對話,視覺、知覺是那麼遼闊,時間、空間一直在擴大。
這大概源于道家思想的影響,皇帝以老子後人自居,詩人與道士來往頻繁,多飄逸之作,也源于唐人站在曆史的高峰上,宇宙意識的覺醒,還與遼闊的疆域有關,奇情壯采。
唐朝的一切東西要大,而宋朝則可以小,可以生活化。一個小小的事件,一點小小的經驗,《草蟲瓜實圖》畫家就畫的一片葉子上的草蟲,窯燒瓷器也顯得簡約精緻。
微不足道的細節,平淡無奇的日常,都灑上了淡淡的詩意,“小荷才露尖尖角” “紅杏枝頭春意鬧”,楊萬裡午睡醒來,“閑看兒童捉柳花”,唐人是不會這麼細膩的,他們不屑于關注這些小事。
總結:
千百年來,一提到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唐詩,似乎宋詩稍遜一籌。
其實,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和宋詩隻是風格不同,沒有高下之分。宋詩是唐詩的繼承、發揚,是唐詩之後又一座高峰,最終形成“雙峰并峙,分水而流”。
有人說唐詩如緞如錦、宋詩如紗如葛,唐詩如花中芍藥海棠、宋詩如寒梅秋菊,唐詩如啖荔枝、宋詩如食橄檻,可謂的語。
唐詩伴酒,宋詩消茶,不論我們身在何處,不論我們從事何種職業,但願我們的每一個日子裡,有詩相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