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04:07:40

眼看着天兒越來越冷,風越來越大,如今我們取暖,北方有暖氣,南方靠的是一身正氣。

當然,也不能全憑意志,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取暖神器,諸如暖桌、水暖毯、發熱毛毯等層出不窮,即使天寒地凍,仍能一室生春。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

日式暖桌,有着黑洞般的魔力。圖源網絡。

而在過去,冬日取暖,最基本、最傳統的途徑,還是靠燒火,除了煤爐子、火炕,也不乏火椅、火凳、火籃、火籠等,現在一些地方依然留有這些遺俗。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

“火椅”,圖源新華網。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3

“火籃”,圖源新華網。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4

“火箱”,圖源新華網。

既然是前人傳下來的,咱們不妨往前數幾百年,看看明清時期宮廷裡都有哪些取暖神器

煤是太西煤 炭是紅蘿炭

說起取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燃料問題。明清時期,宮廷取暖多用煤和炭

煤多是來自甯夏的太西煤,因出自太西鎮而得名,有“太西烏金”“煤中之王”之稱。它烏黑發亮,觸之不染,燃之無煙無味,且燃燒時會放出極高的熱量。故甯夏的煤曾被稱為“禦煤”。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5

甯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從荒地變為市中心,這塊“太西烏金”依然如故。圖源新浪博客@年胡子。

而炭,則是木炭,是用來自近郊易州一帶的硬木燒制而成,稱“紅羅炭”。

之所以稱“紅羅”,《明宮詞》中一句詩道出了原由:“吳绫披拂彩裝真,上用紅羅出惜薪。

據《酌中志》解釋:“惜薪司,凡宮中所用紅羅炭者,皆易州(今河北省易縣)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用紅土刷筐盛之,故名紅羅。

如此看來,紅羅炭得名的原因是其盛具為紅色的籮筐,不過,至于為什麼是紅羅而不是紅籮,就不得而知了。另外,紅羅炭的寫法也很多,除了以上兩個,還有寫作紅蘿炭、紅螺炭的。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6

如今西安門外大紅羅廠街的口袋公園,主體形象為紅色的籮筐,清代時這裡是存放紅蘿炭的地方,圖源網絡。

紅羅炭火熱耐燒、灰白不爆,不僅煙少,而且在燃燒時還會産生輕微的香氣,主要供應皇太後、皇帝、後妃等日常起居各處所取暖。

清乾隆年間曾欽定過薪炭的供應标準:皇太後為120斤,皇後為110斤,皇貴妃為90斤,皇妃為75斤……依級别大小供應薪炭。

供應薪炭的日期也有規定:即在每年的農曆十一月初一時開始發放,在次年春暖花開時節停止發放,與如今我們每年的供暖時間類似。

地暖煙道 竟是養心殿“濕症”主因

燃料的問題解決了,用煤炭取暖的方式可就五花八門了,首先來說說“地暖”。

老北京有首童謠:“說什麼說呀,鍋台連着鍋呀,唱什麼唱呀,鍋台連着炕呀”。

清人褚維垲有一首《燕京雜詠》,詩雲:“安排衾枕卧無床,土炕家家砌曲房,移置磚爐深夜靠,慣薰煤氣當焚香。”

這說的都是舊時寒冬時節家家戶戶用火炕取暖的情景。

而在皇宮裡,尤其是皇帝辦公的三大殿(一般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養心殿以及部分寝宮的牆均是空心的,殿内地磚下砌有縱橫相通的煙道,直通向殿外的地爐子。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7

故宮養心殿,圖源站酷。

當地爐子燒起來的時候,熱氣會均勻地擴散到地面與牆壁的每個角落,整個大殿,溫暖如春。這樣做不但散熱面積大,熱量均勻,而且還沒有煙灰污染,類似于今天地暖的功效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8

火牆結構圖,圖源澎湃新聞。

《酌中志》記載:“乾清宮大殿……右向東曰懋勤殿,先帝創造地炕于此,恒臨禦之。”

由此可見,明代紫禁城中就已建造有此設施。如今,到故宮遊覽,細心的遊客還能在一些宮殿建築台基上見到地下煙道的排煙口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9

養心殿東暖閣外牆地下火道的排煙口,圖源北京晚報。

去年養心殿大修,就和養心殿地暖的地下煙道有關。因煙道長期閑置,部分坍塌,管道堵塞,濕氣散不出去,由此便形成了養心殿長期不愈的“濕症”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0

這些琉璃瓦制成的通道,便是地暖的煙道,圖源網絡。

地暖雖暖,卻要打通宮殿地下部分,所耗甚巨,因此并不是皇宮所有的宮殿都有。

火盆炭爐 冬日宮廷最常見

相較于地暖,更為常見、也更為靈活、室内外皆宜的取暖器具,還是要數火盆、炭爐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1

清·弘曆歲朝行樂圖(局部),圖源網絡。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2

清·弘曆雪景行樂圖(局部),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壁紙。

顧名思義,火盆和炭爐,無非是一盆一爐的區别,内裡都是要放上炭火的。但是,因為爐器型多變,用途繁多,有時又會和盆混淆

比如,《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之“烘爐觀雪”圖中,美人身畔放置的就是一隻通體泛綠、頗具古意的火盆,盆中炭火紅郁,周圍隐約有氤氲之象。名為“烘爐”,實則“烘盆”。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3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烘爐觀雪圖,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壁紙(2010年2月)。

盆、爐雖然是冬日常設器具,但使用天數其實并不固定,多則百餘天,少則十餘日,甚至數日,燒與不燒,是根據帝、後等人的活動範圍來決定的:哪裡有筵宴,哪裡要誦經祈福,都可以臨時添設火盆,用後即撤,充分體現出其靈活性。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4

掐絲琺琅火盆,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熏籠 閨怨最深

如果将火盆加上罩子,就變成了熏籠。

可别小看這一罩之隔,既可避免直接炙烤,也可防止炭灰飄散。除了取暖,還可以将衣物搭在罩上薰蒸,在保持幹爽的同時也能熏香。大的薰籠甚至可供人睡卧。如《紅樓夢》裡第五十一回寫晴雯、麝月值夜,晴雯便是睡在薰籠上。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5

明·陳洪绶,斜倚薰籠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圖源網絡。

薰籠罩多用竹編,但皇室畢竟氣派豪奢,大的甚至可達數百斤,有青銅鎏金的,也有掐絲琺琅的,華貴非常。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6

畫琺琅花卉三足熏爐,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得一提的是,熏籠出現在詩詞中,總是和後宮閨怨有關。

最著名的應該是白居易的“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王昌齡在《長信怨》中有“熏籠玉枕無顔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的詩句。


清代女詞人顧太清也曾作《南鄉子·雲林囑題薰籠美人圖》,其中上阙寫道:“窗外雪昏昏。人倚薰籠晝掩門。寒戀重衾眠不起,氤氲。一瓣心香誰與焚。”

手爐 冬日暖手寶

雖說火盆、炭爐、薰籠等比地龍、暖閣方便許多,搬着或擡着便可移動,但比起手爐來,依舊遠遠不及。

手爐,最大的特點便是小巧靈便,可以捧在手裡,抱在懷中,或放入衣袖,因此也稱捧爐、袖爐。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7

銅手爐,袖珍小巧,圖源網絡。

手爐通常為兩層,内膽要放置炭火,多為耐高溫的銅質,且镂空;外層則沒有諸多限制,選材很多,多用鎏金、錾花、畫琺琅、描金漆等技法裝飾,極盡精美。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8

朱漆描金龍鳳紋手爐,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其外層為朱漆地,描金龍鳳紋各一對。

手爐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當然也有方形、八角、梅花、瓜棱、龜背、海棠等,不一而足。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19

嵌琺琅花卉紋手爐,圖源網絡。

明清宮廷手爐名目繁多,工藝精美,寓意吉祥。

乾隆十六年(1751),逢皇太後60大壽,進獻物品中就有“暖律回春銅手爐九件”。

十年後,在皇太後的七十大壽上,同樣也是連日進獻,其中就有“蘭幄春溫漆手爐”“溫室春調銅手爐”“陽和回律廣琺琅手爐”各9件。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0

清·畫琺琅三陽開泰紋手爐,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和熏籠一樣,手爐除了保暖便攜、器型精美外,炭火中往往加上香餅兒、散香,或直接用特制的香炭,有熏香的作用。滿袖盈香,不外如是。

宋吳文英《夜遊宮·春語莺迷翠柳》雲:“寒壓重簾幔拖繡。袖爐香,倩東風,與吹透。”


清人汪東《绛都春》雲:“袖爐熏透梅花,寸心自暖。”



冬日天寒,尤其明清時期正處“現代小冰期”,寒潮常至,可謂酷寒。但乾隆卻在《冬夜偶成》一詩中寫道:

人苦冬日短,我愛冬夜長。

皓月懸長空,朔風飄碎霜。

垂簾在氍毹,紅燭明塗堂。

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

敲詩不覺冷,漏水夜未央。

可見當時清宮保暖措施的到位。

漫漫冬日,明清宮廷可能沒有今日燈紅柳綠之景,卻有圍爐夜話、烘爐觀書之樂,或是捧爐清遊、踏雪尋梅之趣,正是因為這些取暖的神器,能讓古人貓過無數個冬日,靜待春日的來臨。

· end ·

緻謝和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删。

參考文章

[1] 倪曉一,炭香爐暖 紫宸生春,中國檔案報

[2] 張善培,明清紫禁城内如何度過寒冬,北京晚報

[3] “地暖”壞了緻濕氣嚴重,檐柱下沉存安全隐患……難怪故宮養心殿要大修!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1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2

那些畫家筆下的北京胡同 承載着多少人的記憶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3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而實話往往就是不中聽…

古人取暖用什麼神器(明清宮廷裡那些取暖神器)24

北京下雪真的很難嗎?明清時期京城雪災可不少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