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

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8:29:26

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過年那段時間,網上很多人發視頻說自己已經快一個月沒剪頭發了,有種說法是“正月剃頭克舅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為什麼二月二會出現)1

二月二龍擡頭有意義嗎

過年那段時間,網上很多人發視頻說自己已經快一個月沒剪頭發了,有種說法是“正月剃頭克舅舅”。

過完正月,很多人紮堆剪頭發,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很多地方都有剃頭的習俗。為啥是“二月二,龍擡頭”?二月二還有啥習俗?

夏夏、西瓜|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由來已久的二月二

在古代就有人慶祝

前兩天看到,太昊陵廟會最貴的攤位賣出了98萬的價格。這個中國最大最老的民間廟會每年從二月初二持續到三月初三。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河南也非常重視這個節日,很多地方都會從二月二這天舉辦廟會。

那二月二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先說說前半部分“二月二”。

每年二月初二常處在雨水、驚蟄、春分這三個節日之間。因為我們民俗中更喜歡雙數,所以我們選擇了“二月二”,而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

而後半部分“龍擡頭”的來曆則有多種說法。

在古代的天文星象中,古人觀察到在每年二月二附近,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會在地表上出現,為生發之大象,故稱“龍擡頭”。

還有一種民間說法是,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将蛇又叫“小龍”。動物初蘇醒時就像龍剛剛擡起頭準備活動。

“龍”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象征着富貴、祥瑞,是吉祥之物,能和風化雨。因此許多地方在二月二龍擡頭這天敬龍祈雨,祈求祥龍保佑百姓一年的風調雨順。

總之二月二這天被寄予了許多美好的期望,春耕開始,動物們舒展筋骨,人們也鼓起精神,期盼着今年能有一個好年景、好收成。

《雍正春耕圖》

并非現代才講究二月二,古人早就用他們的方式來慶祝。

伏羲帝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禦駕親耕”,“重農桑,務耕田”;周武王和他類似,也同樣在這天搞個盛大儀式,号召文官武官都去耕種。

越往後,各朝在二月二這天的習俗不僅是耕種,飲食和娛樂活動都更加豐富。

唐朝人在這天吃“迎富貴果子”,迎富貴;宋代人郊外出遊挖野菜;元代,《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風俗時明确記載了“二月二,謂之龍擡頭”;到了明清,有了沿襲至今的炒豆、吃龍餅、停針線等活動。

02

二月二剃龍頭,

一年都有精神頭

有這麼一個說法“正月剪頭死舅舅”。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

實際上,“死舅”是“思舊”的諧音,和舅舅沒啥關系,不過二月二确實有剃頭的習俗。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這天剃頭,稱為“剃龍頭”。

“剃頭”二字之間加個“龍”字,仿佛剃頭者沾了龍的光,非常吉利,剃了頭,就像龍一樣能“擡頭”。

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天氣回暖,蟄伏的毒蟲結束冬眠狀态,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

蠍子是百毒之王,也是接觸最多的毒蟲,被蠍子蟄了,很快被蟄的地方腫脹起來,疼痛不已。

孫悟空大戰蠍子精

龍擡頭是好事,但人們不希望蠍子活動蜇人,大人們為了讓自家的孩子免遭毒蟲侵襲,就給孩子們找出小銅钹讓他們擊打。

這種銅钹是舊時常見的兒童玩具,直徑三寸許,钹上系有紅綢帶,小巧精緻,俗稱“拼拼镲兒”。

唐代銅钹

孩子擊打時,也是念念有詞:“二月二,拼拼镲兒,蠍子蚰蜒不長爪兒。”不停擊打,反複念叨,童聲清越,拌以銅钹的擊打節奏,甚是動聽。

買不起銅钹人家的孩子,拿兩片小瓦擊打,瓦片的聲音沒有銅钹清脆,童聲反而更加悅耳。

小孩子會拿兩片瓦片沿着牆根不停地拍,口裡還念念有詞:“拍拍拍瓦兒,蠍子出來沒爪兒。圍圍圍屋,蠍子出來沒肚兒”。

伴随着清脆的童聲,打毒蟲的活動結束之後,大人小孩一年都能平平安安。

03

今天吃啥有講究

在“二月二”,人們把很多平日裡吃的食物用“龍”來命名,圖一個好寓意。

吃米飯,叫做“吃龍子”;吃個馄饨,叫做“吃龍眼”;吃個餃子,叫做“吃龍耳”;吃麻花叫“啃龍骨”;吃春餅叫“吃龍鱗”;面條還被叫做“龍須面”。

“二月二”要吃撈面,面條越細越長越好,喻為龍須,稱龍須面。據說這天吃了龍須面,可延年益壽。

在開封流行互贈細面。開封人最初隻是将龍須面用水煮吃,後來發現細面過油炸焦後,味道更為酥脆。再後來,慢慢演變成搭配其他菜肴同食的習慣。

開封名吃“鯉魚焙面”,由“糖醋熘魚”和“焙面”兩道菜組合而成,“焙面”即為龍須面。

炸制金黃的黃河大鯉魚,澆上粘稠的糖醋汁,最上鋪一層細如發絲的龍須面。“先食龍肉,後食龍須”,一筷子夾上魚肉和面絲,嫩脆雙重口感在酸甜味道中更加美味。

像龍須面一樣廣泛地在“二月二”被當成節慶美食的還有煎餅,又被叫做“吃龍鱗”、“吃龍甲餅”。

家家戶戶一大早,在大瓦盆裡用綠豆面或白面汁,放上細蔥花和鹽,熱鏊子上擦以豬闆油,稠糊攤其上,制成薄薄的煎餅。嘴裡還念叨“二月二龍擡頭,家家戶戶糧囤糧食往下流,你家不流,俺家流”。

煎餅又薄又大又圓,喻為龍鱗,吃了煎餅,便有龍鱗護身,自然百毒不侵、身體健康。

還有些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的習俗,俗話說“二月二,吃炒豆,人不得病地豐收”。

故事是人編的,節日是人過的,傳說是虛構的,願望是美好的。二月二之後,一年吉祥如意。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