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将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習俗,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内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曆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内容,也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内涵。
作為大學生應該抵制洋節,多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了解節日的内涵,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易被西化。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産物。同學們今日也吃到美味的粽子,看了有趣的賽龍舟,阖家團圓和諧美滿,我們享受着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文字:馬越
排版:張宇晗
圖片:來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