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底幾個月會扶站會走路,如果打開某紅書,6個月寶寶就會走路的大有人在。小編周圍大概13-15個月會走路的比較多。那寶寶大概幾個月會走?寶寶超過幾個月不會走需要評估?寶寶可以扶站/扶走嗎?寶寶扶站太早有沒有危害?小編這一篇給大家講講。
寶寶幾個月會走?
老規矩,根據國内兒保使用比較多的丹佛兒童發育測驗表來看
丹佛兒童發育測驗表
75%的寶寶:
丹佛兒童發育測驗表屬于比較老一點的測驗表,裡面有一些數據可能局限于《臨床共識》而不是《循證指南》。因此,小編又根據2022年版美國兒科學會發育裡程碑(這一版兒童發育裡程碑小編之前介紹過,是目前來說較為科學、循證的裡程碑,參考價值很高)來看:
15個月兒童發育裡程碑
75%的寶寶:9個月能坐起(獨坐)、12個月能扶站/扶走幾步、15個月能獨走幾步、18個月能走、24個月能跑、30個月會跳。
個人傾向以美國兒科學會(後者)這套标準來評判兒童發育過程,所以在以上時間點後孩子還沒有掌握相關技能,有必要咨詢兒童發育專科醫生。但是注意發育商≠智商,≠孩子有問題,發育遲緩隻是提示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盡早就醫或幹預。
寶寶扶站/扶走太早會影響腿型嗎?
不會!
寶寶如果較早(如六個月)自主扶站起來,這說明孩子大運動發育優于同齡孩子,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比較好。有時候我們看孩子扶站時候腿部有些屈伸,腿型有點“O”,就會不由自主擔心扶站/扶走對寶寶腿型有影響。這其實不會的,寶寶2歲前的暫時“O型腿”又稱為“生理性O型腿”,多是因為孕晚期寶寶腿部宮内壓迫導緻,是正常發育過程,大約在24月齡會好轉,接下來又變成生理性的“X型腿”,這樣的生理性“X”腿型在寶寶7歲時表現得最明顯,之後孩子大約在7歲以後會逐漸變直,趨近于成年後的腿型。
人類腿型變化(這種人物也要穿好衣服)
寶寶如果出現這種腿看起來有點微微屈伸,不伴随以下小編提到的一些異常情況,就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正常情況,不用過度幹預,更沒必要把孩子綁起來。綁腿對于2歲内處于發育高速期的孩子非常不利,綁腿是導緻嬰兒發育性髋關節脫位的最大因素。兒科裴醫生曾寫過:
髋關節主要由髋臼和股骨頭組成,在嬰兒期,髋關節還處于不穩定期,如果孩子下肢可以自由活動,當他像青蛙一樣外展,股骨頭就處于髋臼裡。
這種狀态可以讓髋臼和股骨頭可以互相刺激發育,讓髋關節更穩定。如果孩子下肢被綁得筆直,股骨頭就可能跑到髋臼外面去了。
讓他們失去構成穩定髋關節的條件,髋臼變狹變淺,股骨頭和股骨頸也會變形,形成發育性髋關節脫位(DDH),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矯正。DDH的發病率北方明顯高于南方,分析可能和北方天氣寒冷,嬰兒采用襁褓包裹比較多,讓孩子下肢筆直而且活動受限有關。
如果寶寶同時出現以下症狀,提示我們寶寶腿型可能是病理性“O型腿”或者“X型腿”,需要及時咨詢醫生。
病理性“O型腿”可能的迹象:
病理性“X型腿”可能的迹象:
要注意,寶寶這種病理性的“O型腿”或者“X型腿”并不是過早扶站/扶走導緻,比如病理性“O型腿”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佝偻病或者其他代謝性骨病。而病理性“X型腿”其實比較少見,應排除骨骼發育不良或低磷酸酯酶症。
人為扶站/扶走有危害嗎?
危害不大,但是不建議。
大人扶站/扶走并不會導緻寶寶腿型不好/外八字/内八字。但是可能會影響寶寶主動掌握平衡能力、行走能力,比如大人扶站時寶寶經常出現踮腳走路,主要因為寶寶髋部、下肢力量發育不足,從而通過踮腳來平衡身體。
看這扶走時候的的走姿
根據卓正兒科診所建議:
下肢運動的發展需要遵循寶寶自己的發展規律,在寶寶發展的不同階段,要采用适合的遊戲。被動地練習反而會幹擾寶寶主動掌握平衡和行走的能力。
所以說,人為的去扶站,并沒有什麼太大壞處,并不會導緻孩子腿型不好。人為的扶站/扶走最大的影響就是不利于孩子平衡能力發育,然後就是太傷害大人的老腰了[捂臉]。
以上是kk關于寶寶站立、行走的一些科普,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話說大家的寶寶都是幾歲會走路的呢?
,KK是985工科碩士,也是一名循證育兒的媽媽,女兒大美2020年4月份出生。
KK的循證育兒體系以權威醫學書籍《尼爾遜兒科學》、《西氏内科學》等為基礎,參考國内外最新醫學指南、論文,結合自己及身邊人的育兒經驗而成。
KK相信養育的本質是充滿愛意,希望能以自身知識幫助更多家長成長。
♡如果喜歡KK的科普,就請關注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