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8:16:06

文·段宏剛

春秋時期,莒國(今山東日照一帶)誕生了一位超級神童,名曰項橐(tuó),跟大聖人孔子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據考證,項橐是“西楚霸王”項羽的祖先。

項橐有多麼聰明?從許多古籍的片言隻語裡就能略見一斑。

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國别體史書《戰國策》裡記載: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

中國傳統“蒙學”名著《三字經》也有關于項橐的記述,寫道: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唐朝詩人吳筠曾專門寫了一首五言律詩《高士詠·項橐》,表達了對項橐的贊美之情。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1

“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所傳達的意思讓人不可思議,項橐年僅7歲時,就讓孔子心悅誠服地拜其為師。那麼,小小年紀的項橐到底有何德何能,讓博學多才著稱的孔子,心甘情願地拜他為師呢?

這得從“項橐三難孔子”的故事說起。

相傳,某年冬天孔子從魯國出發,乘坐馬車去東邊的鄰國莒國講學,進城之後,發現五個小孩蹲在馬路中間玩耍,馬車被迫停住。

其中四個小孩見狀,快步跑到路邊避讓,隻有一個孩子仍然站在路中間熟視無睹。

孔子看到後非常生氣,探出頭以教訓的口吻說:無知小兒,馬車來了不知道避讓,擋在路中間太沒有禮貌了。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2

擋住去路的小孩正是項橐,他聽到孔子說話态度惡劣,心裡非常不悅,準備刁難一下孔子給自己解氣。

項橐指着馬車說:城池在此,城門未開,馬車如何能過去?

孔子說道:我已進城,無需再過。

項橐說:此城非彼城,此城你還未進。

項橐說完,順勢向地面指了指。

孔子下馬車後走近才發現,原來,幾個小孩用泥巴在地面上捏了一座漂亮的城池,城門隻有一寸高。

孔子好奇地問道:請問你捏這個城堡做何用?

項橐答道:抵禦敵人的兵馬。

聽聞此話,孔子暗暗吃了一驚,眼前這個孩子看起來不過七、八歲,卻有如此壯志豪情,将來必定成器。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3

孔子決定考考項橐,說道:如果我今天非要從這裡過去又當如何呢?

項橐說:城池是死的,馬車是活的,自古以來,馬車遇到城牆都會避讓,從沒有見過城池遇到馬車要挪走的。

孔子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面露難色,徹底被眼前的孩子折服了。但為了挽回顔面,決定邀請項橐一路同行,乘機再為難項橐。

項橐欣然同意孔子的邀請,轉過身在空中比劃了一番,然後恭恭敬敬地說:先生,城門被我擴大了,我們上路吧。

說完話,項橐從孔子的表情已經看出來他有可能要給自己找茬,就決定先下手為強。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4

路過一條小河時,幾人看到有一群鵝撲棱着翅膀,嘎嘎嘎地跳進水裡,悠哉悠哉地順流而下。

項橐說:鵝的叫聲非常響亮,你說這是為何?

孔子說:鵝的脖子長,所以能引吭高歌。

項橐說:青蛙和蛤蟆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它們的叫聲能比肩鵝?

孔子又一次陷入了沉默,不得不再次佩服項橐的才智。

看到河邊青翠的松樹在蕭瑟的冬天裡非常挺拔,項橐又一次向孔子發問:老先生,松樹為什麼不怕冬天,天再冷也能不落葉?

孔子說:松樹内心堅實,所以能耐得住嚴寒。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5

項橐接過話說道:那竹子呢?竹子心虛不實,卻也能不畏嚴寒,這又是為何?

孔子覺得項橐說得在理,無法反駁,就很認真地說道:你才智過人,我出一道題,如果你能答上來,我就拜你為師。如果你答不出,你就得拜我為師。你看如何?

項橐說:君子不可戲言。

孔子說: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見項橐同意,孔子便說:人的生命來自于大自然的饋贈,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五谷,孕育出了萬物生靈,我且問你,天上有多少顆星辰?地上有多少棵五谷?

項橐略一思索,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聽完項橐這句飽含哲思、字字珠玑的回答,孔子自歎不如,即刻叩拜項橐為師。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6

此事過後,孔子覺得小小的莒國藏龍卧虎,連孩童都如此博學,就決定以後不再東遊講學,免得自取其辱。

項橐成為孔子的老師後,經過一傳十十傳百,促使他的名氣瞬間暴漲,美名代代相傳,被後世冠以“聖公”的美名。

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故事,在後來引出了好幾個著名的成語,分别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君子之約”、“童叟無欺”,倡導人們要謙虛、好學、誠信、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對傳播儒家禮教文化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春秋時期百家争鳴,開創了“儒家學說”的孔子無疑是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學富五車著稱,周遊列國,首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社會上影響極大,門下有3000多名弟子,著名弟子有72人,稱作“孔門七十二賢”。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7

孔子之所以能放低姿态,拜7歲孩童項橐為師,不外乎有兩大原因。

一是在春秋時期,尊師重教的風氣很濃厚,人們對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非常尊敬,會當作學習榜樣,不會刻意在乎他的年齡和地位。

二是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心胸寬廣豁達的人,對自己的言行一直都很負責,言出必行,絕不反悔,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也許是天妒英才,項橐在12歲時不幸遇害,一代超級神童如流星一樣灰飛煙滅,讓人唏噓不已。

史書記載,項橐遇害跟他的聰明才智息息相關。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孔子和7歲項橐鬥智)8

項橐在成為孔子的老師之後,名氣瞬間在齊魯大地上傳開。齊魯大地上有許多諸侯國,以齊國和魯國的實力最強,兩個諸侯國都想把項橐從莒國邀請過去為己所用,好讓自己在“春秋争霸”裡占得先機。

沒有想到,項橐有一顆赤誠的愛國心,面對齊國和魯國的威逼利誘毫不動心,還說了一句豪言壯語:項橐是莒國人,根在莒國,莒國雖小,有可能被強國滅亡,但是,國家亡了領土還在,無土之根會腐朽,我項橐豈能離開故土。

項橐的父母感到事态不妙,就帶着項橐去山洞躲避,最終還是被齊國的武士發現并殺害。

國在家在,一個人有沒有愛國心,跟貧窮富貴無關,跟男女老幼無關,而跟骨氣與人格有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