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勞動而美麗,美麗因勤勞而精彩。
勤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行為倡導和傳統美德。對勞動的肯定和贊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内容。史前時代就有諸多歌頌勤勞的神話,因勤勞能幹而被堯封賞土地的後稷、因争取更多勞動時間而追逐太陽的誇父、因解救人類于漫長黑夜而辛勤鑽木取火的燧人等,無一不在勉勵人們要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在我國古代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節日慶祝勞動,但是在中國古典詩詞裡卻有不同時代,不同行業不同勞動者風采的文學作品,抒發着對勞動者的贊美和讴歌之情。
1、
《十畝之間》
佚名 〔先秦〕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
意思是: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園裡,年輕的姑娘們采桑多悠閑,她們一道唱着歌兒回家去。在相鄰一片很大的桑園裡,漂亮的姑娘們采桑多悠閑,她們一起說說笑笑往家去。
華夏先民是勤勞而樂觀的,夕陽西下,透過碧綠的桑葉照進一片寬大的桑園。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準備回家了。頓時,桑園裡響起一片呼伴喚友的聲音。人漸漸走遠了,她們的說笑聲和歌聲卻仿佛仍袅袅不絕地在桑園裡回旋。
2、
渭川田家
王維 〔唐代〕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這首詩的意思是:夕陽的餘晖灑向村莊,牛羊沿着深巷都回來了。村中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孫兒,倚着拐杖在柴門邊等候。野雞鳴叫,麥子秀穗,蠶像睡覺了一樣,桑葉也變得稀少。農夫們三三兩兩扛着鋤頭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閑聊兩句,樂而忘歸。在這種時刻如此閑情逸緻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自從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在政治上就失去了依靠,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來到田間,看到世間萬物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彷徨又惆怅,所以發出自己的感慨“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其實,田間勞作怎麼可能閑暇呢?但王維覺得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的多,自在的多,給他一種閑适之感。
3、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詩人、散文家,也是宋朝初年有名的直臣。正是因為他敢于直言進谏,所以屢受貶谪。北宋淳化二年,王禹偁(chēng)為深受誣陷的朝臣徐铉伸冤,觸怒了宋太宗。被貶為了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我們知道蘇轼做過黃州的團練副史,那是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職位。當時商州還很荒僻,多是深山窮谷,車馬不通。農業上仍然是高耕火種,保持着相互幫助,協力耕種的古老傳統。王禹偁被山區這種淳樸習俗所感動,在到商州第二年的春天,寫下了《畲(shē)田詞五首》。(畲:播種前,焚燒田地裡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種;刀耕火種。),在這首詩裡描述了田間勞作的歡樂。村民相互幫助的淳樸的民風。
《畲(shē)田詞五首·其四》
王禹偁 〔宋代〕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王禹偁的這組詩都是按照當時商州當地民歌的格調寫成的,淺顯易懂。
這首詩的意思是:種完了北山的田再去種南山的田,互相幫助努力耕種沒有偏心。希望這種田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合作,如此一來,天下就不會有荒廢的田園了。
中華民族向來懂得“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齊,泰山移,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才能戰勝一個個看似不可能戰勝的困難。
4、
清朝詩人阮元在做浙江巡撫時,非常關心百姓以及農事,經常巡視民情,因此對浙江的形勢比較熟悉。嘉慶二年(1797)阮元在吳興(現浙江湖州)巡視,寫了一首描繪江南美麗風光之作。這首詩裡不僅讓我們看到江南水鄉的農作物,感受到了水鄉之美,同時還蘊含着哲學思想。
《吳興雜詩》
阮元 〔清代〕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的意思是:四條河流交錯環抱着吳興城,它們的流向與城牆偏斜。這四條河又分出許多溪水,溪水邊居住着許多人家。居民們利用這大好的自然條件,在水深的地方種上菱角,水淺的地方種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淺的水域裡種上荷花。
最後兩句雖然是大白話,但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于人生來說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處境、能力和機遇,關鍵在于從實際出發,找準自己的定位。
5
每一位曾經在麥田裡奔跑過長大的孩子,都聞過麥子的清香,品嘗過新鮮麥仁在唇齒間崩裂開時的甘甜。在農村生活過或見過麥收的朋友都知道,麥收也叫“搶收”,麥收時節,上到七旬的老者,下到垂髫小兒都會參加到麥收搶收中,這樣的壯觀場面,唐朝詩人白居易在《觀刈麥》裡有“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唐朝詩人雍裕之寫過一首《農家望晴》。這首詩選取了麥收時節,西風已至,大雨即将來臨前,一位老農看雲識天氣的片段。麥收時節天氣突變,這關系到一年的收成,農家人怎能不心焦?
《農家望晴》
雍裕之 〔唐代〕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正當農民在打麥曬場的時候,忽然天變了。這首詩的意思是:曾經聽說秦地刮起西風就會下雨,因此詢問西風你什麼時候回去呀?頭發花白的老農好似仙鶴,久久站立在麥場的高處,盼望着烏雲散去、太陽重現。
這首詩對農民有同情心,但沒有直接說同情的話;對農民有歌頌,但也沒有直接歌頌的表達。詩人由衷的同情與歌頌盡在一言一語中了。
6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唐代〕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首詩的意思是: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蕩着寒天河流。
秋浦歌是李白作的組詩,共十七首。秋浦是地名,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産銀産銅。說明秋浦這個地方盛産銀和銅。全詩20個字,飽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這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7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一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曆程中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通道,它是以茶葉、馬匹為主要交易内容的古代商道。這條商道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和智慧。唐朝詩人顧況路過江南的農家時,看到農人正在烤茶,曬谷子,不由得用筆墨記錄下了這樣的勞動場景,也有人說這首詩是張繼所作。
《過山農家》
顧況〔唐代〕
闆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顧況這首六言絕句描寫了農人焙茶曬谷的場景。“闆橋人渡泉聲”農家近旁有一座闆橋,橋下有潺潺的山泉流過,人行橋上,目之所接,耳之所聞,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聲。“茅檐日午雞鳴”,正寫“到山農家”。在溫煦的陽光下,茅檐靜寂無聲,隻傳出幾聲悠長的雞鳴聲。這就把一個遠離塵嚣、全家都在勞作中的農家特有的氣氛傳達出來了。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這兩句是詩人到了農家後,正忙于勞作的主人對他講的表示歉意的話。詩人到農家的前幾天,這裡連日陰雨,茶葉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無法曝曬;來的這天,雨後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曬谷子。屋子裡因為焙茶燒柴充滿煙霧,屋外曬場上的谷子又時時需要翻曬。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農的話不僅生動地表現了山農的樸實、好客,還有雨後初晴之際農家的繁忙與喜悅。
8
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從29歲開始做官,但是他一直很向往田園生活。在他41歲歸隐田園後寫了一組詩,叫《歸園田居》一共五首。下面我們欣賞其中的第三首。詩中描寫了陶淵明歸隐之後,耕種勞作的情景。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魏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的意思: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隻願我不違背歸隐心意。
陶淵明的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
9
宋朝詩人梅堯臣曾經寫過一首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詩—《陶者》,他運用質樸的語言諷刺時事,控訴與指斥社會中不平等現象,隻用事實對照,不加評論,發人深省。
《陶者》
梅堯臣 〔宋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這首詩的意思是:燒瓦工人挖光門前的土來燒瓦,但自家房屋上卻沒有一片瓦。那些富貴人家,十指連泥也不碰一下,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大廈。
這首詩道出了人世間的不公平,表達了梅堯臣對弱者的同情,風格古樸平淡。
10
翁卷是南宋永嘉人,他跟徐照、徐玑、趙師秀并稱為“永嘉四靈”。翁娟一生隻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沒有考中就放棄了。他的一生為了生存,也為了詩歌遊走四方,在浙江、江西、福建、江南等地都生活過。後來翁卷隐居在一個小山村裡,搭了幾間小茅屋,種些高粱和樹木,安靜悠閑地寫詩。翁卷寫的田園詩,就像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不僅寫意還有留白之妙。
《鄉村四月》
翁卷 〔宋代〕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這首詩的意思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鄉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時候,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這首詩語言明快,格調輕松,形象鮮明,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勞動之美和諧地統一在畫面裡,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也使讀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勞動的樂趣。
11
“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的範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有一次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發現了風浪中有一艘起伏的小船,由此他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辛勞和危險,于是寫下了這首《江上漁者》.
《江上漁者》
範仲淹 〔宋代〕
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這首詩的意思是:江上行人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原來人們來往的目的是鮮美的鲈魚,可以一飽口福。可是沒人知道鲈魚捕捉的艱難,沒有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你看那像一片樹葉一樣飄搖不定的小船,在風浪裡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隐沒,在風浪裡捕魚是多麼艱難和危險啊。
從這首小詩,我們可以感受到範仲淹心中時刻都裝着黎民百姓。通過反應漁民勞作的艱苦,試圖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58歲的範仲淹寫下了聞名天下的《嶽陽樓記》,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畢生追求。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問這樣評價範仲淹,“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孔子之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意思是無論出于什麼職位,範仲淹都能做到極緻。如此全才,千年一遇。
“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對勤勞美德的培養,并将之看成是修身、齊家和治國的重要途徑。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應樹立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弘揚勤勞美德,創造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