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毛“毛”字在益陽話裡用得較泛,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都叫毛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毛
“毛”字在益陽話裡用得較泛。
毛的本義指動物身上的毛,再引申為像毛的東西。動物的毛都是往後往下長的,往後往下摸謂之摸順毛,這樣摸着舒服,倒着摸不舒服。有個詞“倒毛”,說的是不順的狀态。如說“倒打毛”“搞倒毛打”,往往講的是沒有順着規律做,做倒了,搞反了。《山鄉巨變》:“……那是一條烈牛子,跟它倒不得毛的。”
益陽人稱小病為“毛曲”“小毛曲”。大概與諺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同源。馬有了毛病,瘦了,毛就顯得長,長長了的毛更容易彎曲,因而引申稱人的小病為“毛曲”。人或動物有毛病,或精神狀态不佳,還被形容為“籠毛籠草”。
鄉下稱重時,謂連皮(皮指籮筐等器具)一起所得的重量為“毛重”。所得的總收入叫“毛收入”,大概的利潤叫“毛利”。一年(或一次投入)預期的收入謂之“毛望”,也特指養豬的預期收入。尚未裝飾的工程謂之“毛坯”,引申到文章初稿也可說毛坯,如說“我先寫個毛坯,你再幫我改一改吧”。行為舉止粗俗,不穩重、不文雅,謂之“毛手毛腳”“毛裡毛躁”。做事快而不細緻,謂之“毛快”。浮誇也叫“毛誇”。去掉零頭,謂之“抛毛”。鄉下砍柴、砍草的一種刀具,有人寫為茅鐮,其實,寫為“毛鐮”更宜。
宋代以來全國範圍都泛稱小錢為毛錢(毛本有小的含義),後特指角額的錢,如一毛錢,幾毛錢等。
許多地方都親昵的稱嬰兒為“毛毛(益陽讀成máma)”“小毛毛”。剛生下來不久的小孩,臉上、身上有一層絨毛,看上去也像小動物,以“毛”稱之,取其特征。“毛毛”猶如說“毛絨絨的小動物”。各地都有為孩子取賤名(如以動物名之)、賤養的習俗,用意在于這樣更容易無災無恙的養大。“毛”讀音與“媽”相近,是最容易發的音,叫來方便而親切、親昵。且,“毛”字重疊叫來,也是為讓嬰兒聽得更清楚,更容易學習。益陽人除了“毛毛”,還叫“毛毛幾”,更顯親昵之情。
另,尛音mó,微小的意思。益陽人稱嬰兒為máma,寫成字會不會是“尛尛”呢?聊備一說。
滞人
益陽人講某人難相處,讓别人不爽,不舒服,謂之“滞人”。由“滞”的本義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引申而來。滞,益陽話讀二聲。
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用法。北方就稱那些死腦筋的人為“滞人”,如那種特别“滞”的人,關中人叫“滞休公”“滞臉臉”或者“呆闆闆”。
不過,不論南北,“滞人”并不一定是壞人。隻是這種人往往對自己認定的原則、道理太執著,不肯有一絲松動;為了捍衛自己的原則,他可以做出許多别人難以理解的事,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因而,他們的思維、行為與時勢、流俗不同,讓時人覺得“滞”,不爽。
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滞人”是屈原。在《漁父》中,漁父就認定屈原是個“滞人”。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而漁父勸他:“聖人不凝滞于物,而能與世推移。”希望屈原要審時度勢,和光同塵。
王船山在解釋“滞”字時說:“滞,如水之塞阻,而不通物事也。謂之所執持之志事也。”他認為漁父是江湖上的高蹈之士,以全身遠害為道。屈原不是不懂得漁父所說的道理,但是,因與國家“休戚與俱,含情難忍”,因此,屈原就顯得特别“滞”,以至于最後懷沙投江。
其實,中國古往今來,這種“滞人”多得很,不少人還以其不近人情的堅守,被儒家奉為文化、修身的楷模。最古的莫過于“不食周粟”的典故。伯夷、叔齊為了替亡商守節,不仕周朝,極端到不吃周朝的糧食而到首陽山上吃野菜。倒是一位農婦提醒他們說:“這野菜也姓周”。此言一出,他們倆隻好餓死了事。
益陽人的“滞人”多用為形容詞,有時也作動詞,如“他滞死人”等。如此,“滞人”就跌入了貶義詞裡,隻強調了讓人不爽的意義方向。
“滞”的近義詞是“澀”,意為不光滑、不滑溜、不流暢。益陽話除組詞苦澀、生澀等外,有一獨特的用法,形容腿腳不便不靈,謂腿或腳“有點澀”。醫學上有呃逆,是隔肌和肋間肌突然收縮引起的一種現象,俗稱“打呃”。如受到寒冷刺激、飽餐、吃飯過快、吃進幹硬食物後,都可能出現暫時性的呃逆,不能算病。益陽話稱打呃叫“打澀”,将打呃的不流暢、不爽表達出來了。注意,益陽人還講“打嗝”,或說“打飽嗝”,與“打澀”不同。與“打澀”相比,“打嗝”輕松甚至愉快。
益陽的“澀”還有一用法——“臉澀澀(的/裡)”,形容難為情、不好意思,既可以說别人,也可以自況。以“澀”來形容人的感受、表情,入木三分!
益陽人讀“肮髒”為 ηāozāo,除了用為不幹淨的意思,也引申指不撩别、不爽快、不幹脆等,與“滞人”為近義詞。如說某人肮髒,有時并不是說他不幹淨、衣冠不整,而是說他為人有問題,滞人。
“橫”事
在傳統概念裡,縱是豎、立,是順,橫是倒(躺),是不順。因為人死了就是躺在地上起不來,是最徹底的“橫”,“橫事(子)”就是大禍事,死人的事。普通話也講“飛來橫禍”。平時說“有什麼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比喻極不祥的事情。“三長兩短”指的就是棺材。“橫”由不順還引申為對抗、頑固,組詞為“橫蠻(不講理)”。兒女不聽教導,與父母對抗,叫“性子橫”,如說“這個崽橫死了”,“你跟老子橫咯!”等。
益陽人的“橫”用法還多。“橫心”,下決心,如普通話“橫下一條心”。周立波《山鄉巨變》:“伢子橫心要讀書,勸也勸不醒。”
罵人“橫眼畜生”,意長得像人的畜生,因為人的眼睛是橫着長的,這比罵“披着人皮的畜生”更刹勁。《山鄉巨變》:“老駕又吵了起來,說要分家,把筷子往桌上一掼,罵菊咬是混帳家夥,橫眼畜生……。”“老駕”指老人。
另外,北方人“瞪他一眼”,益陽人為“橫一眼”或“綠一眼”。“橫”是眼睛橫看(側看),“綠”其實指白眼,本是橫着的眼睛更加橫了,本是白眼珠卻綠了,那眼神多可怕,又是多生氣,較之“瞪”字,乃更傳神耳。 (益陽在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