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快看我。你要一直看我。”
兒子拿着他的變形魔尺洋洋得意的跟我說,
邊說邊擺弄着自己手中的魔尺。
他要把“魔尺”變成“球”。
不到五歲的兒子拿着魔尺 ,
在他的手裡一直的擺弄着。
着實有些許“笨拙”,
請原諒我用這個詞。
一個步驟他要重複做很多次。
他在“變”我在“看”
看的我很着急,
我不看他還不願意。
我是越看越着急,
終于我沒有壓住我的暴脾氣,
一把從兒子手裡奪過魔尺。
三兩下變成了“球”。
現在換我洋洋得意,
我把變成的“球”拿在手裡,
高興的給他顯擺。
就在這時,
幾乎同時,
在我高興得瑟的同時,
兒子放聲大哭。
哭着說:
“我自己可以變成“球”。
“不行,這次不算。”
“我要再變一次”
“你還要一直看我”
我連忙說:“好的,好的”。
我這一次專心的看着兒子“變”
雖然還是會有着急,
但這次更多了一份耐心。
兒子依然是一個步驟做很多次,
有的是重複的,
還有打倒重來的。
終于終于一個“魔尺”在兒子的手裡變成了“球”。
兒子一蹦三尺高,
那叫一個高興。
看的我也滿心歡喜。
這是今天上午發生的事情。
也許你的家裡也經常上演這樣的故事,
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意義深遠。
現在開始拽了哈。
首先來說我,
好為人師,
阻礙他人的體驗。
有很多時候,
他人此刻生命所經曆的,
就是對他來說剛剛好的發生,
是他選擇要經曆的。
他需要的不是我們越俎代庖的幫助,
而是耐心的聆聽和陪伴。
往往我們認為好心的幫助。
會阻礙他人的生命體驗。
這件事給我的第一個啟示:
他人不要求幫助的時候,
就默默的守候。
第二個啟示:
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結果,
我們更想要體驗的過程。
我們來地球從出生就在奔向死亡。
結果早已注定,
那麼我們幹嘛還要來,
我們是來這裡體驗的。
但是我們漸漸的迷失在了結果裡。
我們開始了目标至上,
而忘記了體驗本身才是最珍貴的。
兒子想要的不是“魔尺”變“球”
他想要的是“他”把“魔尺”變“球”
他想要的是,這一份生命的體驗。
那麼如何去高質量的體驗我們的生命?
就是在每一個當下,
把自己的生命活到極緻。
結合啟示一和啟示二,
得到啟示三:
老生常談的教育話題,
我們作為家長太害怕孩子吃苦,
我們做家長的,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
于是我們對孩子的一切全包攬,
小到吃喝拉撒,
大到升學,選擇工作,
更有甚者,還要去幹涉孩子的婚姻。
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要的是什麼。
他需要自己的選擇,
需要有他自己的生命體驗。
他隻屬于他自己。
而我們的大包大攬,
隻是因為,
我們無法面對自己那一顆煩躁的心。
就像寶婵一樣,
無法安住在覺知,
無法靜靜的看孩子創造,
就伸手去幫孩子,
結果發現孩子要的根本就不是這個。
他要的是自己的體驗。
而我的愛反而成了孩子體驗的阻礙。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
能給孩子的就是默默的守候,
放手讓他自己去體驗,
在他需要的時候,
給出我們全部的愛。
在他不需要的時候,
别讓我們的愛,
成為孩子生命體驗的阻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