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年級數學下冊知識嘉年華

一年級數學下冊知識嘉年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07:45

青島版數學一年級下冊“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内容

青島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認識。

二、 教學目标

1、 結合故事情境,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 會用尺子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使學生養

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三、 教學重、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小棒、打火機、橡皮、卷尺。

學生:課本、鉛筆、橡皮、直尺。

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身上穿的是什麼?

生:校服.

師: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一樣,可為什麼校服都這樣合身呢?

生:因為有做衣服的标準。

師:同學們太聰明啦!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新夥伴,你想認

識他嗎?

1、 播放多媒體課件《阿福的新衣》。

2、 讨論交流:衣服為什麼會做小了呢?

設計意圖: 【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孩子主動

思考探究,使學生體會到統一測量工具的重要性】

3、 認識一柞。老師做示範後,和學生比一比一榨的長度。通過

比較加深學生的認識。

4、 怎樣才能讓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 (引導學生:要用尺子量)

讓學生經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認識柞,比柞,量一量、比

一比這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曆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二)借助小棒,初步感知1厘米

1、 出示長度是1厘米的小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這個标準,教師出示,你們感覺它怎

麼樣?

生:很小,很短。

師:小有小的好處呀!我們一般用這個标準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

的長度。

師: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個标準吧!像老師這樣輕輕的捏住它,再伸 出另外一隻手,變成小鳥張開小嘴,比一比1厘米,把小棒放進去看 看你比的準不準。閉上眼睛,5秒鐘的時間,好好感覺一下1厘米有

多長。

2.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

師:用1厘米的小棒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去發現你的周圍

或者自己的身上,1厘米還躲在哪裡啊?小組内交流一下你的發現。

預設1:我的衣服拉鍊長是1厘米。

預設2:我的食指寬是1厘米。

一年級數學下冊知識嘉年華(一年級下冊數學阿福的新衣)1

師:讓我們用小棒比一 比,你的食指寬接近1厘米嗎?原來我們

身上也有個1厘米啊!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自 己去經曆,去體驗,去獲得,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可以看得見摸得着想 得到,從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1厘米長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對1

厘米的理解,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

3、 再現直尺的形成過程,感知長度單位厘米與長度的關系,深

化對1厘米的感知

師:誰想用這個标準來測量橡皮的長度?

(一生展台操作,從頭開始擺,其他同學觀察的過程中邊看邊數:

1個1厘米,2個1厘米,3個1厘米)

師:這個标準真好用啊!橡皮的長度大約是幾厘米?

生:大約是3厘米。

(再找一名學生展台操作測量較長的鉛盒的長度,從頭開始擺,其

他同學邊觀察邊數。)

師:每次都擺,有點不方便。有什麼辦法?

生:把小棒粘起來,合起來。

師:是這樣嗎?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合在一起的小棒)這樣就方 便多啦! (用粘在一起的小棒再測鉛盒的長度)可是每次都數,好像

還是有點不方便,如果看一眼,就能知道是幾厘米多好啊?誰還有好

辦法?

生:标上數字。

師: (教師按照學生的想法标上數字)這個主意太棒啦!再測量

的時候就方便多了。

師:你們覺得它像我們用的什麼文具啊?

預設:尺子。

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發明了一把尺子呀!你們太厲害啦! 設計意圖: 【通過兩次操作,學生會意識到把小棒一個一個的擺比較 麻煩,通過思考、操作,經曆把一個個1厘米的單位連起來再測量的 過程。每次都數,還是不太方便,再引導學生想出标上數字的辦法。 不知不覺中,學生經曆了直尺形成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感 知了幾厘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曆了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解

決問題的過程。】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是分四步進行的。

第一步:認識刻度尺(課件2)

引導學生觀察尺子上有什麼,通過學生交流、教師梳理總結讓學

生認識尺子的各部分名稱,為感知1厘米、幾厘米打下基礎。

第二步:認識1厘米。

直觀認識。在尺子上找1厘米。(課件)(使學生明确:相鄰兩個

數字之間或一個大格就是1厘米)

第三步:運用知識遷移,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出幾厘米。(課件)

(2)用小棒擺,體驗幾厘米。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重點引導學生找規律、總結方法,使學生在觀

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為學習測量方法奠定基 礎。這樣設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是學習測量方法,正确讀出測量結果。

1、 測量小棒的長度

2、 量自己一柞,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學生活動)

(學生展示彙報)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估一估、量一量

等方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

探索精神和學習能力。】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觀察性練習—— 有趣的蛐蛐和螞蚱賽跑,通過觀察、看、讀的 練習,及時的總結正确的測量方法。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

握情況,并鞏固所學知識。

2.開放性練習——測量課本的寬,讓學生先估測,然後動手測量。 不但鞏固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五)回顧梳理,總結提高。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

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