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學術界對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的研究比較多,大多數學者認為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時代符号”。但對他們的“父”族燧人氏,卻鮮有研究。主要原因是燧人氏事迹簡略,形象模糊,多以為是個“時代符号”。我們認為: 從距今二三十萬年進入到“早期智人” (古人)生存時期,伴随着母系氏族的出現,作為“首領”的神傳說人物,不論其故事有怎樣的神話色彩,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距今約五萬年前進入到“晚期智人” (新人)階段後,氏族首領也是如此,燧人氏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氏族首領。他因發明“人工取火”而被稱為三皇之首,亦稱為“遂皇” (即燧皇)。
燧人氏鑽燧(或鑽木)取火的故事,文獻記載和民間流傳十分久遠,大多數人也已知曉。但對其事迹還缺乏全面、系統地了解,因而仍有研究的必要。《風俗通義· 黃霸》篇引《禮緯· 含文嘉》雲: 燧人、伏羲、神農氏為三皇。這個始為“皇”的燧人氏,不是所謂的“時代符号” , 而是新石器時代早期( 10000- 7500年前)氏族的首領(即人) , 約與華胥氏同期,世代子孫均稱“燧人氏”。《三墳》雲: “伏羲氏,燧人子也。”《通志· 三皇紀》引《春秋世譜》雲: “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娲。”可知燧人為伏羲、女娲的“父”族。因此,研究燧人氏,對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伏羲、女娲的事迹有着重要意義。有的文獻記載說,燧人氏傳91代後才有伏羲和女娲。這就是說,伏羲之“父”是末代燧人氏。
燧人氏的故裡
《春秋緯· 春秋命曆序》之“因提紀”曰: “燧人氏四世二百三十年。”《丹壺書》“因提紀”雲: “遂皇三世。”《路史· 前紀》引鄭玄《六藝論》曰: “遂(燧)皇之後曆六紀,九十一代至伏羲,始作十二”。又雲: “人皇,即遂皇也。”其氏族則延續時間更長。燧人氏與有巢氏一樣,反映用火的地方非常廣大,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均包括在内, 從而形成“生”地多處的傳說。但從《莊子》稱他為“藐姑射神人”析,其氏族或部落當興起在今山西臨汾市西。郝懿行《〈山海經〉箋疏》雲: “《莊子· 逍遙遊》篇雲: `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 ; 《隋書· 地理志》雲: `臨汾有姑射山。’ 山在今山西平陽府西。”即今山西臨汾市西。燧人氏的世代首領,肯定還有不同的生地,今已無法尋覓。
燧人氏的事迹
記載燧人氏較早的是《莊子· 盜跖》篇,文曰:“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炀火,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知生”指的就是燧人氏。《禮記· 禮運》篇記載: 上古之時,“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享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白虎通· 三綱六紀》雲: 上古先民“饑即求食,飽即棄餘。茹毛飲血,而衣革。”王玉哲教授枉《中華遠古史》中對這些記載釋曰: “這裡很清楚地把古人住、食、衣等生活方面的演進,歸功于`修火之利’ ,把火的利用看得很重。并且沒有`有巢’ 、`燧人’ 諸名詞, 也不強分時代,或許更接近實際。” 《管子,輕重戊》雲: “燧人作,鑽燧生火,以熟葷臊,民食之無痃胃之炳,而天下化之。”《韓非子· 五蠹》篇雲: “上古之也” ,“民食果蠃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禮緯· 含文嘉》雲: “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于禽獸,遂天之意,故曰燧人。”
《莊子》記載的燧人氏,隻說是“知生之民” ,還比較模糊。《管子》、《韓非子》的記載已人格化,點明了燧人氏以發明“鑽燧取火”而“王天下”。燧人氏既是一個人,又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對《韓非子》記載的有巢、燧人事迹釋曰: “這裡在除了`使王天下’ 一語是受了當日大一統觀念的影響以外,其餘所說是出于他們的推想,或是他們得自傳說,都未可知,但對人類和知識進化的情形全很符合。并且這兩位巢及燧的發明者,如果他們的發明在氏族社會組織已經形成以後,靠着他們發明的功績,一定可成為一氏族或多氏族的首長。那麼如果我們對于`使王天下’ 四字不大拘泥字面,也可以說這一說并無錯誤。”《禮記· 禮運》“很清楚地把古人的住、食、衣的情形指陳出來,又把進化的推動力歸之于`修火之利’ ,這就是說整理火的用處。它對于火的功用可謂認識得明白”。“他們對于巢和燧的發明有時候注重它們的發明人,就把他們叫作有巢氏、燧人氏,推戴他們上到`王天下’ 的尊位; 有時候僅隻注意它們的進化階段” , 而不提“這兩個名稱”。
燧人氏是如何發明火的呢? 林漢達《中華上下五千年》雲: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間,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 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 《太平禦覽》卷七八引《王子拾遺錄》記載燧人氏發明的故事說: “燧明國有大樹名遂,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遊日月之外,至于其國,息于樹下。有鳥啄樹,粲然出火,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号燧人氏。”卷八六九引《拾遺記》雲: “申彌國去都萬裡。有燧明國,國有大樹,屈盤萬頃,雲霧出于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變腥臊之味,遊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鑽火,号燧人氏。”林漢達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雲: “火是誰發明的呢? 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随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蟹、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味不能吃,有了取火的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這也與《白虎通· 号篇》“謂之燧人何? 鑽木取火,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謂之燧人也”的記載相符合。我國古代先民知道保存天然火種取暖做熟食,是在距今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時期,人工取火是在距今約2萬年的山頂洞人時期。燧人氏發明的鑽燧或鑽木取火,時代比此更晚得多了。
燧人氏是發明人工取火的人和氏族公社首領,火的廣泛運用, 增強了先民的體質,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為伏羲、女娲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會向前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他受到先民的愛載和崇奉,被譽為“火神”或三皇之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