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關于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認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共吃元宵,以示慶賀。
元宵又叫湯圓,曆史上還有許多别稱 “面繭、粉果、元寶、湯 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甯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人們在元宵節必吃元宵,以取“團團如月”的吉祥意思。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别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再過兩天就是元宵節了,記得吃湯圓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