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曆史書很容易發現一點,2000多年來,大一統王朝的都城由東西向的西安、洛陽和開封,轉為南北向的北京和南京,前一組占據了前大半段曆史,後一組則占據了後小半段曆史。
西安大明宮丹鳳門
更為有趣的一點是在一段時期裡同時存在兩個地點都适宜建都的情況,很難取舍,首都經常在這兩個地方來回搬遷。比如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又定都洛陽,到隋唐時期又定都長安,但是武則天又把洛陽确定為神都,常年在洛陽辦公,使得洛陽成為這一時期實質上的都城。
再比如洛陽和開封,北宋定都開封後,趙匡胤多次召集群臣商議定都洛陽之事;最後是北京和南京,元朝定都北京,明初又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又定都北京。為何會發生這種徘徊不定的現象?背後有深刻的原因。
選擇都城什麼因素最重要?一是在全國領土範圍内的地理區位;二是建都地點本身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條件與人文基礎。
洛陽,隋唐遺址公園
先來說說地理區位。最簡單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為一國的政治中心應當位于國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對全國進行行政管理,《呂氏春秋·慎勢》就說:“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
按照現在的地圖天下之中當然不是指的西安和洛陽,但是在周、漢、唐時期,天下之中指的就是洛陽,司馬遷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而三河縮小到一個地點的天下之中就是洛陽,那時北方經濟的發達程度是絕對超過南方的。
但是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洛陽在漢唐時期并不是一直是都城,其中更多時間是定都長安的,原因何在?因為長安所處的關中平原對山東地區 (即崤山以東黃河下遊地區)而言是居高臨下,起着明顯的控制作用。而且漢唐時期中原王朝面對的最大敵人來自西北方向,匈奴、犬戎莫不如此,定都偏于西北便于自保,而且長安有四塞之固,洛陽卻沒有此種條件。
函谷關景區
為何封建社會後期首都會在北京和南京之間徘徊?因為五代十國之後,中原王朝面對的最大敵人發生了位置上的轉變,契丹、滿清都崛起于東北方向,這是定都北京的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東北、蒙古版圖并入中原王朝,天下之中有了新的解釋,北京南下就是中原,可以控扼天下,又緊緊背倚邊疆民族的發源地。往北可通過燕山山地諸山口,進入蒙古草原,往東北可沿渤海邊緣大路進入松遼平原,往南可經太行山山麓通道直達中原地區核心。
北京故宮
至于定都南京,因為江淮地區自隋唐時期就是國家财賦重地,後期更是富甲天下,控制南京便可把江淮财賦收入囊中,進可吞并天下,退可封疆裂土,支撐一割據政權綽綽有餘。而且南京龍盤虎踞,有險可守。
你認為幾千年來我國都城由東西徘徊變為南北往複的原因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