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直播分享已經完成了兩周,整體效果離預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個人在新的分享領域裡面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太多,需要時間去學習和适應。我的想法是盡力能讓更多的業餘跑者感受和認知到一門自然科學的跑步技術該怎麼去理解和運用,遠離運動損傷,享受健康跑步,享受PB的樂趣的時候多一個有效的選擇。各位認為我能做好嗎?
前天有位跑友私信咨詢,他好奇我強調的腰腹部下壓帶動下肢去跑步的步頻變化。他的大概意思是步頻變慢會不會導緻觸地時間過長而減少跑步效率,甚至是會形成傷痛隐患。我說不會。在無數算術題當中我們都知道,觸地時間的計算方式應該是從額定距離的總和來理解;而觸地時間和騰空時間比,才是合理的跑步效率理解。因此,很多人理解的步頻變慢,隻是基于傳統認知中,對以統計結果推論的最佳步頻數值橫向對比的錯誤理解罷了。包括那些願意犧牲步幅來獲取高步頻的群體就是顯著的例子。
以我的個人進階和教學經曆去理解,最佳步頻的數值,慢跑是170步/分,配速跑是180步/分,速度跑是190步/分,正負浮動值為2是最為合理的。每個人恒定自己的步頻數值,隻要算出自己在不同狀态下的配速對号入座即可。完全沒必要千篇一律都按照統一的單一數字去理解。譬如說,廣東人喜歡吃白切雞,就會覺得白切雞是天下最佳的美食,作為北方人,你會接受嗎?
對于腰腹部下壓的技術運用,腰腹部主動壓出去和下肢做功蹬地把上身推出去的跑動效率是完全不同的。起碼從發力的先後次序來說都是截然不同的。我非常理解目前大部分的跑友對于騰空中的身體重心移動能力是嚴重欠缺的。他們習慣于以下肢大腿做功支撐上身去跑步,對重心移動能力的理解都不能認同,更不用說去練習運用了。
但我們可以嘗試從實際跑動中去體會自己的身體感覺,上身主動壓出去帶動下肢動作,會讓我們的下肢在毫無壓力的狀态下完成無數的轉換支撐,從而産生輕盈飄逸的跑動感覺。而試圖以大腿力量把上身推出去的跑動,很明顯就吃力百倍,跑動感覺和動作形态都是非常沉重緩慢,跑動效率自然就很低下了。
昨晚的直播間,我和跑友分享了一個關于邏輯思維的概念,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在讨論問題的時候,或是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習慣于運用符合邏輯的結果進行才是有效的方式。很多問題沒有邏輯,隻要你不是認知超低的杠精,随便說幾句就能明白其中的矛盾之處。昨晚我所舉的例子就是一些人認同觸地時間少是跑動效率高的觀點,但他們同時又推崇高步頻的技術運用,但高步頻就是步數多,步數多意味額定距離下,觸地時間總和就多,這就很矛盾了。
所以呢,好奇壓出去好還是推出去好,隻要簡簡單單跑一百米就能感受出來。可以的話,用一根鋼絲繩綁在胸口部位,然後輕輕上提一點點往前拖動,這個時候你感受一下兩腿的壓力到底如何。這就是以身體重心移動能力帶動身體,腰腹部下壓出去和以下肢做功把上身推出去的技術核心區别。
好了,天氣允許的話,這個周末某個下午四點半,我會通過直播分享的方式,給大家現場跑動演示一下以腰腹部下壓和以下肢做功推動身體跑動的區别。大家記得留意我的視頻号動态就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