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外公外婆廣府人和客家人的叫法都是源于古漢語
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這是全國統一的叫法。但各地的方言,叫法卻大不相同。
北方叫姥爺、姥姥。南方的粵語大多叫公公、婆婆。也有叫家公、家婆的,(假公、假婆、賈公、賈婆)。有的地方(客家)叫姐公、姐婆。
恩平則叫公大、婆大(公帶、婆帶)。
公大婆大、或者公帶婆帶,乃是俗寫,隻表其音,不表其義。
大、帶這個音的本字是"姼",音低。
《廣東俗語考》:姼 —音低。『揚子方言』南楚謂父考曰父姼。母妣曰母姼。肇屬稱外祖父母曰公姼,婆姼。
『說文解字注』 (姼) 美女也。廣韻曰。姑姼、輕薄皃。此今義也。方言曰。謂父妣曰母姼。稱父考曰父姼。音多。此方俗裡語也。
客家地區外公外婆為什麼叫姐公姐婆呢?
姐,古同毑,【集韻】姐古作毑。注詳女部五書。【說文解字】蜀人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
可見,我們把母親的父母稱作“毑公”(姐公)、“毑婆”(姐婆)是有出處的。
娭姐之“娭”,也俗作“公式”,此是客家人自創的俗字。不過,有學者認為,“娭”的叫法可能來源于南方叫少數民族苗、瑤、畲(林清書《客家話的“哀姐”及其相關的同源詞》)。湘語和贛、閩許多地區的客家語則稱祖母為“娭毑”,這與梅州的意義有些差别。
客家人對外祖父、外祖母面稱“外公”“外婆”的話,有不尊之嫌,保留“毑公”“毑婆”不僅是特色,更是一種尊敬和親切。避“外”而改稱“毑,不單是語言存古,更是孝道的傳承。(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