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大雨過後的大蝸牛有什麼危害

大雨過後的大蝸牛有什麼危害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1 11:28:12

近日,台風利奇馬登陸我國沿海省份,風雨過後,廣東、福建等南方省份的不少居民發現,小區内、公園裡、綠化帶旁出現了很多體型碩大、顔色發黑的非洲大蝸牛。

大雨過後的大蝸牛有什麼危害(台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1

還有網友爆料稱:有學校布置作業,讓學生抓蝸牛進行觀察,有人疑因抓非洲大蝸牛患病毒性感冒。

視頻由網友提供

南都記者發現,此前,也有孩子拿這些大蝸牛當寵物養,甚至還有廣東人将它們作為煲湯食材,端上了餐桌。

這些大蝸牛其實很危險。研究發現:其易攜帶一種名為“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可能讓人染得結核病、腦膜炎,若治療不當甚至有緻死風險。

據了解,非洲大蝸牛是世界公認的有害螺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全球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黑名單。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也将其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外來物種之一。

它起源于東非沿岸,後傳遍世界各地,目前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個大洲都發現了這個“闖入者”的身影。在我國,非洲大蝸牛又名褐雲瑪瑙螺、東風螺、菜螺、花螺等,主要出沒于廣東 、廣西、雲南、福建、海南、香港及台灣等南方省份和地區。

廈門大學是有文字記載中國最早發現非洲大蝸牛的地點。1931年,有報道稱,一位華僑從新加坡運回中國的植物中無意夾帶了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它們在廈門定居後,逐漸傳播到其他省份。

時至今日,在夏日的夜晚,廈大學生還常常會在校園裡見到許多非洲大蝸牛,有人甚至“走路時不小心踩爆過”。

人們常用“蝸牛”來形容動作的遲緩,那麼慢吞吞的非洲大蝸牛,是如何跨過重洋,“爬”向世界的呢?

大雨過後的大蝸牛有什麼危害(台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2

原因主要在于“人禍”。由于各種各樣的情況,非洲大蝸牛被人為攜帶到全球各地。資料顯示,2005年至2012年間,在我國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的多個口岸共截獲非洲大蝸牛累計達1235批次。

媒體報道顯示,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近兩年來遭受大量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當局認為這是由當地的一個宗教組織為用于宗教儀式而引入的。

還有公開報道,去年,甯波空港口岸在一名從台灣回來的遊客的背包裡截獲一個非洲大蝸牛。當天,檢疫人員正在對入境旅客的行李進行例行檢查,查到一位老大爺時,檢疫犬突然反應強烈,檢疫人員随即打開老大爺的背包,發現裡面裝着各種各樣的“土特産”:槟榔果實、釋迦種子、蚯蚓、樹枝……最後在包底部竟掏出一個拳頭大小的非洲大蝸牛。經詢問得知,老大爺去台灣遊玩,在當地吃了爆炒油螺覺得非常美味,後來在路邊綠化帶看到這個非洲大蝸牛,誤認為是油螺,便想帶回家飼養。

提到入侵物種,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東西能不能吃?類似小龍蝦、牛蛙等都是著名的外來物種,後來卻被成功地開發為餐桌上的美食。

不少人試過吃它。非洲大蝸牛在廣州被俗稱為“東風螺”,廣東省疾控中心曾對省内部分市的農貿市場進行監測,發現有售賣東風螺的,還有市民把東風螺當寵物來養。

據了解,在廣州,民間有用東風螺來煲湯的做法,有人相信其“可以滋陰,對寶寶最好”。

2012年,一位廣州媽媽曾在論壇上分享了東風螺煲湯的食譜。她在小區的草地上撿了一些東風螺,先洗淨外殼,再将它們放進煮沸的熱水裡燙,撈起後用牙簽将螺肉掏出,隻保留螺頭,其餘部分扔掉。接下來,加入鹽和生粉,反複用手抓,把螺頭肉的體液抓出來,重複幾次這個步驟。“不過這個過程真的很惡心。”這位媽媽形容。

将東風螺肉處理幹淨後,再加入淮山、北芪、黨參、元肉、蜜棗、姜片、瘦肉,大火煲,滾後換小火再煲2小時。随後“一屋子的香味”。

帖子的評論裡也有人說道:“小時候鄰居經常煲東風螺湯喝,真的很香很美味。”

這位媽媽還強調,無論如何烹調,食用包括東風螺在内的螺類關鍵是要徹底煮熟,絕對不能生吃。

就此,廣東省疾控中心曾特别發出提示:不要吃非洲大蝸牛,更不建議當寵物來養。

為何要對非洲大蝸牛如此警惕?據了解,它和著名的福壽螺一樣,都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廣東省疾控中心曾接到一些散發病例報告,有聽信偏方可治療疑難雜症而生吃東風螺得病的病例。

廣東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鄧卓晖主任醫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廣州管圓線蟲進入人體後,能侵襲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膜炎等疾病。若發現及時,服用驅蟲藥物配合其他治療便可痊愈;否則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

2006年,南都曾報道過一名台灣男子吃“涼拌螺肉”而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案例,該男子食用了飯店用福壽螺制作的菜品後,出現頭痛、發燒、四肢無力、肢體疼痛等症狀。先後輾轉六家醫院,最後才查明“真兇”是廣州管圓線蟲。

有研究稱,随着螺齡的增長,非洲大蝸牛對廣州管圓線蟲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随之加重。2011年,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團隊曾對海南省廣州管圓線蟲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非洲大蝸牛的感染率為13.46%~ 30.00%,市場上出售的非洲大蝸牛感染率為28.43%,也就是說,海南省每四隻非洲大蝸牛,就有一隻可能攜帶寄生蟲。

螺類動物是緻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罪魁禍首”,占比超過九成。根據海南醫學院的邢維媚、蘆亞君的研究結果,1968—2017年,全國廣州管圓線蟲病确診病例521例。其中生食或半生食螺肉等軟體動物278例,占比高達92.36%;此外,皮膚接觸螺肉的病例也有3起。在螺類動物中,又以非洲大蝸牛感染率最高,達25.88%。

此外,不僅非洲大蝸牛體内容易感染寄生蟲,甚至其爬行過的蔬菜或水果均可能殘留病原體。它們的粘液和排洩物中容易存在活力旺盛的廣州管圓線蟲幼蟲,這些幼蟲可以侵入人體皮膚的嫩薄處和破損處而引起感染 。

見到非洲大蝸牛該怎麼辦?據了解,蝸牛有一個天敵——鹽。用鹽撒在非洲大蝸牛身上,它體内的水份就會被吸幹,身體會慢慢融化成水。但如果沒有為自己“帶鹽”的話,還是繞着道走吧。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林方舟

圖片和視頻由網友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