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孩子,孩子又不聽話,該怎麼辦?這還真是讓做父母的人頭疼的問題。
如今的孩子,叛逆心理出現得格外早,甚至五六歲才上幼兒園就表現出來了。
許多人說,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早熟、逆反、敏感、情緒化、耐挫力差。與家長沖突之後,輕則大喊大叫、大哭大鬧,重則離家出走,甚至出現極端行為。
比如,2022年6月16日,重慶江津一個12歲的孩子,因小升初沒考好,竟想跳河輕生,幸好被四個路人救了下來。
再比如,前些年,一位初中女生,因不讓玩手機,和家長吵架,結果一氣之下從重慶魯能巴蜀中學附近某小區樓上跳下。她的結局就沒有跳河的孩子幸運了,當場死亡。
悲劇的發生,讓父母欲哭無淚。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摩擦沖突,或多或少是難免的。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當然是最好的做法。但是,當沖突真的劇烈爆發時,該怎麼辦呢?
要想真正破局,有以下三招:
1、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孩子的行為上,其實都折射着父母自己的影子。
孩子出現問題,不能簡單地、表面地認為所有責任都是孩子的,事實上,深層的根源可能恰在父母自己身上。
2、在出聲前,先忍5秒。
在這5秒鐘内,讓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将心比心,你或許會獲得一個和孩子看待問題接近的角度。這就叫理解孩子。
不能一上來就劈頭蓋臉、不容辯駁、連珠炮般的一頓指責、斥罵。更不能用刻薄、污穢的字眼。
3、不能焦慮。
孩子教育中的問題,不少是由家長的焦慮造成的。比如,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花錢、花時間逼着孩子幹這幹那。其實,與“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相比,更重要的是“赢在終點線上”。有一句話說得好: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希望孩子成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時候表現得過于操切、過于急功近利,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化解焦慮的關鍵,在于設定目标上。
家長給孩子設定目标,培養理想,告訴孩子什麼是成功,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實現目标(成功)的具體路徑。
比如,一個孩子上了高中,英語老是考不及格,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于是給孩子下了一個死命令:期末必須考上90分或100分(滿分是150)!
這樣一個目标如何呢?
我說,這其實是一個糟糕的目标。
不是說不該鼓勵或逼迫——有人覺得逼迫可能比鼓勵更有效——孩子考及格,而是說就目标本身而言,“ 期末必須考上90分或100分”之類的,實在不是一個好目标。
因為,這樣的目标屬于無效目标;之所以稱之為無效目标,因為它缺乏可操作性。它隻展現了一個結果,卻沒有告訴孩子該如何去獲得這一結果。
現在,如果把這個目标置換為:每天必須練20分鐘聽力/口語,精讀一篇200字英語文章,背20個新單詞。
看到沒有?這就成了有效目标了!
之所以稱之為有效目标,因為它具有可操作性。
須牢記:找到能實現目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途徑——這是一個與孩子一塊嘗試的過程,也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