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城市人口多少?安徽與江蘇,兩省都以長江為界分為蘇南和蘇北,皖南和皖北又以淮河為界,淮河與長江之間稱蘇中、皖中,淮河以北稱蘇北、皖北,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安徽省各城市人口多少?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安徽與江蘇,兩省都以長江為界分為蘇南和蘇北,皖南和皖北。又以淮河為界,淮河與長江之間稱蘇中、皖中,淮河以北稱蘇北、皖北。
明朝和清初期,江蘇和安徽就是一個省,先稱直隸,明成祖以後稱南直隸,清初稱江南省。江蘇省省會南京,人稱徽京,其實在清朝乾隆以前,曾經貨真價實的當過安徽省會。
安徽的人口,高度集中在中部的合肥、安慶所在的皖中,這是為何呢?
安徽的地形,基本上大别山和黃山兩高,東南與浙江省接壤有天目山等,其他多是平原地區。
一條長江橫貫安徽,長江在安徽并不是東、西走向,而是西南-東北走向。古人說的江東、江西,江東其實就是指安徽的長江以東地區,江西不是現在的江西省,而是安徽長江西岸地區。千裡淮河還橫穿安徽中部,又北接中原,西接湖廣,東接吳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古代隻要天下大亂,南方就會出現與北方抗衡的強大勢力,統稱為南朝。南朝一般都會定都于南京,隻有南宋實際定都于杭州。南朝為了守住江東半壁,會采取“守江必守淮”的戰略。安徽和江蘇的淮河兩側,就成了南朝防守的重要戰略屏障。
由于曆史的原因,在很多時候,南朝是守不住淮河北岸的。南北朝劉宋明帝大亂之後和南宋與金朝對峙時,邊界就在淮河。這意味着什麼呢?淮河北岸即使站在北朝角度看來,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是戰争多發地帶,人口自然不會太多。
北宋末年的徽宗年間,安徽宿州(不含蕭縣和砀山,含淮北、蚌埠)的戶口有9.1萬戶(《宋史·地理志》)。而不過幾十年,金朝統治下的宿州(區域與北宋相同),隻有5.5萬戶(《金史·地理志》)。這種情況下,淮河北岸的人口不斷減少,似乎是個不可逆的曆史過程。
現在從河南流入山東并入海的黃河,在明清時期是從河南開封至東南方向經徐州入淮的。清朝時的黃河桀骜不馴,天災不斷,淮河北岸是重災區之一,人口自然留不住。
而在現代,黃河雖然不再發難,但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又虹吸了很多淮河北岸的人口。宿州人口530多萬,蚌埠人口約330萬,亳州人口約500萬,以煤炭立市的淮北,人口還不到200萬,淮南市人口約300萬。淮河北岸諸市中,隻有農業大市阜陽人口較多,約820萬人。
安徽省總人口是多少呢?6100多萬。
安徽省是強省會的省級行政區,省會合肥幾乎成了安徽的代名詞,和武漢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鄭州之于河南,都處在各省的獨一檔地位。
合肥雖然距離南北對峙的淮河防線南岸不遠,但受戰争的影響不如淮北北岸。清朝時期的安徽人口,主要集中在長江與淮河之間,乾隆年間,當時的安徽省會安慶,人口440多萬,比擁有280多萬人口的合肥多一大截。由于安慶在省内的位置相對偏南,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安徽省會遷至位置相對居中的合肥。
有人說合肥是天生的寵兒。不但在省内地理位置好,而且緊挨着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容易受到該地區的經濟輻射。合肥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又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對省内人口的虹吸效應非常明顯。
2010年至2020年安徽省人口增長率,最高的自然是合肥,25.65%,其次是7.9%的阜陽。其他城市多為負數或不足5%。還有一個特點,越是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增長率越低。比如淮南為-9.23%,淮北為-6.8%,銅陵為-16.08%。
安徽長江以南的黃山等地,山區較多,交通不便,人口增長受到客觀條件限制。2010年至2020年,皖南人口流出比皖北和皖中還快,普遍負增長。
合肥面積約有1.14萬平方公裡,人口在2021年底已近950萬,突破千萬隻是時間問題。以後合肥在省内地位的愈加鞏固,獨一檔地位還會加強,人口會更多,皖南地區的人口也有相當一部分北上流入合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