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談人生#
什麼是性格?性格,就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事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品性與風格,大都源自于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的熏陶和影響。
比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允許他做某事的情況下,他偏要去做,甚至于,隻要我們父母不答應他,他就會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兒……,這個時候,我們父母或者長輩就會說:“這孩子,怎麼是這樣的性子!”這裡的性子,就是指孩子的性格。
比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為人處事之時,沉着冷靜,而有些人性子急,做事總是急于求成。有些人在與别人相處時,表現得很随和,有些人則比較喜歡較真,即使隻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玩笑話,他們也要争論一個對錯。
諸如以上種種,都是在描述一個人的性格。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的詞彙有:性格好(不好)、為人沉穩、性格随和、溫柔體貼、性子急、愛較真、倔強、内向、外向……
通過以上的一些簡單叙述,以及我們的一些親身經曆、所見所聞,不難發現,在正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大都是通過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之時的一些行為表現,來判斷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樣的性格。
這也很容易理解,通俗一點說,如果一個人站在我們面前一句話都不說,甚至是一點互動都沒有,那我們就很難判斷這個人的性格。
相反,如果我們在跟某人相處的過程中,有互動、有交流、有溝通,那我們就很容易判斷出對方的性格特征。
比如,在我們跟某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他的話很少,他的朋友圈子也很小,跟他經常來往的人也不多,那就大體上可以判斷出,他是一個偏内向的人,反之,他就是一個偏外向的人。
比如,在我們與某位同學或者同事讨論某個問題時,如果在讨論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總是會揪住某一個點不放,而且一直在反複的強調他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他就可能是一個特别喜歡較真的人。
比如,在我們跟某人一起共事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給他提供建議,而他偏不按照我們的建議去行動,偏要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走,那他就可能是一個固執、倔強的人。
比如,在我們跟某位朋友一起外出遊玩時,我們問他(她)“坐高鐵還是坐大巴車?”他(她)說“都行,我都可以,看你們想乘坐什麼,我随大流”,那他就可能是一個比較随和的人。
比如,當我們跟某人開玩笑時,他(他)并沒有表現出特别反感的行為,并且對各種不太過分的玩笑都能夠應接不暇,那他就可能是一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人。
總之,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出來的,是從他在與别人相處時的一些言行舉止之中呈現出來的,換言之,一個一動不動的“機器人”,我們永遠不知道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
昌言昌語:
該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要從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去判斷,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去判斷,如果沒有産生真實的互動與交流,我們就無法準确的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性格呈現于真實的互動交流之中,細節交互之處,就是一個人的性格的完美體現。
-END-
我是昌談人生,一名家庭教育局中人,聚焦家庭情感,人生百态,我們一起用經曆傳遞正能量(每天早上7:30分準時上新呦)!
本文已簽約今日頭條原創保護權益,侵權必究!
原創作者:昌談人生
首發平台:今日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