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五年前開始的新勢力造車,更多的是一場互聯網行業發起的狂歡,身處傳統汽車制造業的奇瑞無動于衷,是合理是應該是理性的。那麼近兩年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借助新能源和智能化進行的二次革命,奇瑞應該參與其中。」
背景在2014年遊俠汽車發布PPT,自此宣告了中國新勢力造車的開始,也因遊俠的PPT,新勢力造車,被彼時還沉浸在「造車就是制造業」這一思維定勢的行業和媒體冠以「PPT造車」。不過也确實,當年進入新造車領域的幾十上百家企業,死傷大半,能活下來的也了了數家。
算是新勢力造車的鼻祖
盡管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們活了下來,但依然不被傳統汽車企業當中有着傳統觀念的人所正視。
外界不過從2020年——實際上是2019年開始——這一局面有了微妙的變化。
讓我們數數2020年傳統汽車企業當中發生的新變化吧!
東風的新品牌岚圖
原因傳統汽車企業為什麼熱衷于打造基于新能源的新品牌?我個人理解有以下幾個原因:
電動車是中國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奇瑞再說回奇瑞。
其實忽悠xuyuan599在汽車之家的那篇剖析奇瑞新能源的雄文大家都看過,在此我就不搬門弄斧不再贅述。從忽悠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奇瑞不僅強調「自主、可控」,更是将這句指導思想一一付諸實現。
比如奇瑞的@LIFE全鋁平台,比如奇瑞在算法、算力和數據上的自主可控,比如奇瑞在換電補電一系列創新做法……
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但然後呢?
問題明顯:
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為:奇瑞也需要打破集團内部組織架構的藩籬,組織人馬和資源,并且積極與外部合作,成立針對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品牌了。
從國内友商的做法來看,不外乎這幾種:
那麼奇瑞如何去做?
方式事實上都可以,但我認為以内部孵化更合理。奇瑞在新能源的技術層面的布局相當完善,再加上昨日與華為的深度合作,所以完全有能力内部孵化出一個新品牌。
但在組織架構上,避免與奇瑞汽車完全區隔,更不能像奇瑞新能源那樣放在奇瑞控股下面。所以我認為,可以由奇瑞汽車内部孵化,打通與奇瑞汽車在技術、人員、資源上的通道。後續适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形成奇瑞、星途之外的第三品牌。
如果不成,還有一個次選的辦法。即将星途品牌給電動化,或者星途品牌增加基于@LIFE的純電産品。集中力量繼續打造星途品牌,利用新能源和更智能化的産品讓星途品牌向上突破。
星途品牌的純電化、智能化
據說現在星途有純電的計劃,但很遺憾,@LIFE平台欠奉,是基于油車的油改電,但這始終說不過去,奔馳的EQC、寶馬的iX3等也被罵的夠多了,也紛紛在做自己的純電平台,在這個背景下,星途在2021年以後還在推油改電的産品,實在不看好。
所以首先要打破奇瑞汽車(CAC)與奇瑞控股之間的藩籬,首先做到@LIFE平台的共享。至于一個集團内兩個公司間的結算也好,還是技術交換也好,這個問題反正是要解決。
其次,沒人沒錢的問題。這個需要改變觀念了,以往的奇瑞總是内部挖潛,當然不是說内部挖潛不行,肯定行,隻是内部挖潛和對外招聘不是黑與白的關系,随着時代的發展,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有些人員是必要引進的,至于能否融合,這是企業文化的事,遇到問題都歸結于外來的人的問題,這是有失偏頗的。
所以,這事如果是我,我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先解決純電平台在CAC層面的使用問題。
第二步:CAC成立項目組,比如ProjectX項目。
第三步:待産品發布之際,或新成立品牌,或納入星途體系。
第四步:成立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解決錢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問題。
第五步:發展壯大,上市。
結尾我的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酷拽]
哈哈,在辦公室閑的蛋疼的胡言亂語,我抛塊磚,引出大家的玉,歡迎大家可以聊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