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許多人在飯後,喜歡散步,這樣對食物的消化非常有利,同時也可以防止脂肪的囤積。對于年過花甲的老年群體來說,高強度的運動顯然已經不是最佳選擇,而散步已然成為了他們的首選運動方式。
殊不知,散步這一最為簡單的運動,背後卻隐含着很多的要義。研究表明,經常散步可以給身體帶來諸多的好處: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堅持散步可以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
這是因為,适量的運動加速了人體的血液循環,使血糖水平不至于超出正常水平,繼而達到了預防2型糖尿病的目的。那麼,散步對身體健康還有哪些好處呢?下面,由我來為大家詳細地講述。
2022年3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的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對來自四大洲的5萬人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不同年齡段人群每日最佳步數進行了确定:年輕人每日最佳的步行數量在8000-10000步之間,而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在6000-8000步之間。
研究人員選取了47471名成年人,對15項數據展開了研究,這些研究對每日行走步數對成年人全因死亡率的影響進行了調查。研究人員根據步數将受試者分為了4組:3553步、5801步、7842步、10901步。
這項研究持續了7年的時間。在這7年裡,共有3013人去世。研究發現,同每天步行數量在3553步相比,後三個組的死亡風險至少降低了40%,最多可降低53%。
數據顯示,随着每日步行數量的增加,死亡風險也随之降低。在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每天行走6000-8000步,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死亡風險。
而對于18-60歲的成年人群體,每天行走8000-10000步,即可達到相同的目的。
研究人員聲稱,盡管在一定程度上,随着行走步數的增加,死亡風險也随之降低,之後便趨于平穩。但并不是說行走的步數越多,死亡風險就會進一步降低。
對于年輕群體和老年群體而言,這種平衡關系存在于不同的步數水平上,目前尚未發現更多步數和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另外,對于步行的速度,目前也沒有發現步行速度和降低死亡風險之間存在明确的關聯。
總而言之,該研究确定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在每一天的最佳行走步數:年輕人每日最佳步數在8000-10000步之間,60歲以上老年人每日最佳步數在6000-8000步之間。
人在步入老年之後,特别是年過65歲的人,很多強度較高的運動已經不适合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養生運動。
前文講到,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講,每日最佳的行走步數在6000-8000之間,因此,散步逐漸成為老年群體的常見運動方式。
顯然,對于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來說,每天可以散一散步是一件幸福感十足的事。每天在晚飯後,約上家人和幾個朋友,去公園散一散步,可謂是盡享天倫之樂。
但在散步方面,很多老年人似乎“不得要領”。下面,我将交給大家幾點關于65歲以上老人在散步時的注意事項。
早晨起床之後最好不要散步。很多人本着“一日之計在于晨”的觀念,養成了起早運動的習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晨練”,殊不知,這種習慣對人體健康并沒有明顯的好處,反而存在着一定的壞處。
這是因為,清晨時分,人體内的血液粘稠度較高,血壓水平也處于一天之内的最高水平。若此時老年人選擇散步,引發慢性病的風險較高,對保持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特别是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切忌在清晨時分外出散步。另外,清晨時分,空氣質量也很差,若在此時進行晨練,對呼吸道健康也非常有害。在此建議,可以在用完早餐後的1小時左右再進行晨練。
散步的時候,步數不是“越多越好”。現如今,很多老年人為了鍛煉身體,緩解獨居帶來的孤獨感,便和其他好友組成了所謂的“暴走天團”,每天步數超過2萬步。殊不知,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運動方式。
這是因為,人在步入老年之後,體力早已大不如前,每天行走的步數過多,将對膝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對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每天的行走步數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而定。
散步的時候,要保持正确的姿勢。很多老年人在散步的時候,喜歡将雙手背在後面,特别是男性,在這種姿勢的影響下,這些老年人的後背将長期保持在一種駝背的狀态。
顯然,這種習慣非常不健康,會逐漸加重老年人的駝背程度。在此建議,老年人在散步的時候,盡量保持擡頭、挺胸、收腹的姿勢,同時大步向前走。
用餐過後,不要立即開始散步。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很多老年人喜歡在飯後立即外出散步,殊不知這也是一種不良的運動習慣。
這是因為,在用餐過後立即開始散步,會增加胃腸的蠕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腸的負擔,為胃腸疾病埋下了隐患。在此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在用餐後半小時之後再開始散步,這樣便可以使胃腸中的食物得到很好地消化,在散步時也可減輕胃腸的負擔。
三、任何形式的“走路”都有益健康,每天4500步,效果顯著!2021年8月,美國心髒協會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美國的科學家揭示了“各種形式的走路”可能會給人體帶來的健康益處。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之後,無論是在家還是在上班的路上,無論是零星的散步還是持續性行走,隻要達到一定步數,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全因死亡率。
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在步行中獲得健康和長壽的提升,這種提升和行走的時間、地點、方式均無關,真正起作用的是行走的步數。
研究人員選取了16732名年齡在66-78歲的女性,并對這些人的行走模式、步數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這項研究在2011年啟動,一直到2015年結束,自此期間,這些女性連續7天佩戴了一種可以獲取步數、步行模式的髋部加速度計。
在這4年裡,804名女性離開人世。研究人員将行走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短時間偶發步數,譬如上下樓梯、做家務等;另一種是持續性行走超過10分鐘,譬如有計劃性的運動:散步、跑步等。
在對獲取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整理後,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零星地散步還是持續性的散步,在這些女性中,步數越多,壽命也越長;在步數超過4500步後,這種趨勢開始趨于穩定。
從結果中,研究人員發現,當步數在4500以下時,零星地散步的影響似乎比較顯著。數據顯示,同幾乎不散步的人相比,零星地散步步數每增加1000步,全因死亡率可以降低28%左右。
另外,持續性散步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數據顯示,相比于不散步的女性,每天散步超過2000步的女性死亡率大約降低32%左右。然而,這隻是一個初步結論。
在此之前,就有其他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便對此展開過研究。研究人員選取了1635名年齡在70-89歲之間的老年人因走路等運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
研究人員将這些老年人分為2組,分别為活動組和對照組。其中前者被分配了一個定期的步行計劃,外加部分力量和平衡訓練,這項研究進行了将近3年左右的時間。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相比于對照組的老人,活動組中行動不便的老人減少了25%左右,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運動替換掉一些常規治療手段,大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開始有所好轉。
看來,走路是最簡單的醫療手段。因此,人應該一直保持着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隻有這樣,在步入老年之後,健康狀況才不會變得不可控。
,參考文獻:
【1】亓雲龍.走路應避免3個壞姿勢[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7(04):74.
【2】楊秉輝.走路,中老年人适合的運動[J].食品與生活,2012(09):54.
【3】曉晨.老年人如何走路[J].長壽,2001(10):34.
【4】走路是最實惠的運動[J].四川勞動保障,2013(09):43.
【5】花鷹竹.走路“運動強度”高[J].老同志之友,2019(08):56-57.
【6】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J].江西食品工業,2011(01):60-6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