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 滿清貴族入主關内,建立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此時,長城内外已是一統天下,但長城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一直被清朝統治者重視。清王朝一方面大力宣揚治理國家“在德不在險”,對漢族上層和蒙、藏貴族進行籠絡;另一方面,在長城沿線駐重兵,以武力為後盾,積極防禦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反抗。在其統治的二百多年裡,一直堅持對長城進行維護、重修、擴建乃至部分新築。 清順治元年 (公元1644年),大境門開築,這對張家口的曆史影響深遠。 大境門, 牆高12米, 底長13米,寬9米;券洞外側高5.4米, 寬6米; 内側高9.5米, 寬6.8米,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石築拱門。拱門外側又木制外包鐵皮大門兩扇, 每扇寬3.3米, 兩門對開。大境門門洞上方鑲嵌一塊刻有 “大境門”三字的石質匾額,何人所題史書并無記載。門楣上所刻的 “大好河山”四個顔體大字為察哈爾都統高維嶽于1927年所書, 字體蒼勁壯觀、氣勢恢宏。 大境門開築後,張庫大道的興盛由此開始。 清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廷在 “張家口設滿官收稅。” 順治三年 (1646年), 清廷又設置了欽差戶部分司長駐張家口, 組建了功能強大的張家口稅關,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張家口稅關的管理範圍曾經達于居庸關和古北口。除此之外,張家口稅關還兼收進出口關稅,這種兼管内外貿易稅收的情況在當時其它常關中是頗具特色的。 數百年來,戰争與和平、生命與死亡、繁榮與凄涼,在這裡周而複始、更叠演繹。可以說,大境門的修建既具有多民族交流、商業貿易的功能,也作為長城的最後一處修建地結束了中國修築長城的曆史。(資料提供 王曉軒 整理 王宸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