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通常認知裡,似乎隻有吃糖才會導緻孩子蛀牙,因此,絕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告訴孩子:
“少吃糖/不能吃糖,不然牙齒會長蟲子,不僅疼,到最後還會掉光光。”
針對此,如果糖會說話,恐怕會表示,“又是背鍋的一天!”
7歲男孩不吃糖卻滿口蛀牙,醫生:别把什麼錯都怪在糖身上!
前段時間,小侄女開始換牙,其中兩三顆牙齒出現“雙排牙”的苗頭,這讓堂嫂有些不放心。
可礙于工作沒空,于是讓我帶她去牙科看一看。
在牙科診室門口,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對母子,也是帶孩子來看牙齒的。
“我兒子才7歲,這一口牙齒還不如他奶奶,你說奇不奇怪,他平時又不吃糖,怎麼會這樣。”男孩的母親在等待的過程中向我吐槽道。
“是不是小時候糖果吃太多了?”
“怎麼會,他小時候我也沒讓他吃糖,就連吃個奧利奧,我都不讓他吃夾心,都做到這種份上了,牙齒還是這樣,我是實在沒辦法了。”
…...
輪到男孩時,因為診室門是開着的,我也能聽到孩子母親與醫生的對話,孩子母親無非就是把剛剛同我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醫生聽完,笑道,“别把什麼錯都怪在糖身上,不止糖,很多壞習慣也是蛀牙元兇……”。
強調孩子少吃糖的大環境下,孩子蛀牙現象不見少,壞習慣所緻!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同感,這些年來,家長們越來越強調讓孩子少吃糖,可就算是如此,孩子的蛀牙情況并沒有好轉。
實際上,是家長們有所忽略,除了糖之外,不良習慣也是緻害因素!
1、 牙齒衛生沒做到位
我們都知道,經過一日三餐的咀嚼,以及其他時間的開口說話等等,孩子的牙床上殘留有較多的食物殘渣。
而食物殘渣長時間在留置在牙床上,再加上口腔裡的恒溫環境,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細菌培養皿!
可能有些家長會表示,我已經讓孩子漱過口了。其實,漱口并不能完全清理掉食物殘渣與菌種!
借用牙刷可以清理掉牙縫中的殘垢,牙膏也可以更好地去除大部分的口腔細菌。
當然,如果孩子年紀還小,還不到使用牙刷與牙膏的階段,可以用孩子買指套橡膠刷,也可以起一定的效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牙齒衛生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如果隻是興起一時,而後又是連續幾天沒刷牙,最後喊牙疼,這怪誰?
2、 不是隻有糖果才含糖
說來也奇怪,在一部分家長眼裡,好似隻有糖果才含糖。除了不讓孩子吃糖果之外,其他蛋糕、巧克力、小零食等甜點都不禁止。
要知道,現在很多零食的成分中都含有較多的糖分,甚至還有部分零食,含糖量更是超過糖果!
家長“禁糖工作”要落實到位,而不是隻是走個形式,最終傷害還是會落到孩子身上。
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也并不是一點糖都不給孩子吃,适當地攝入糖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畢竟糖分是人體能量的來源之一,缺少糖分,可能會引起低血糖、消化不良、肝功能與腦功能受損等症狀!
3、 不重視前期牙齒疾病
我家小侄女,換牙期剛露出一點“雙排牙”的苗頭,堂嫂就讓我帶着孩子去醫院看看。
針對這點,我還是非常贊同的。然而,相比有些家長,孩子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齒部問題,包括齲齒、蛀牙等,他們仍然不重視。
等到孩子滿口牙齒“黑”得差不多了,孩子實在疼得不能忍了,才想起來,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吧。
在醫生給出“牙齒問題太嚴重了,怎麼不早點帶來看”的回答時,家長們才開始後悔。
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的牙齒,是從内開始壞的,有些時候家長們所能看到的牙表面黑化,很有可能已經整個牙齒都壞了!
屆時,不再隻是為孩子“填牙”活“清洗”那麼簡單,還有可能補牙、重新種植等等。
建議家長們每年都帶孩子檢查一次牙齒,以防出現問題而不自知,到最後影響了所有牙齒!
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等到孩子換牙的時候再來注意這些問題也不遲,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這是基本原則。
孩子出現蛀牙、齲齒等問題,别第一時間把鍋甩給糖,有上述這些壞習慣,牙齒問題也跑不掉!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