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芳菲盡,最美五月唯江南。跨過嘉紹大橋一路向北,浙江海甯尖山新區(黃灣鎮)的輪廓漸漸清晰,郁郁蔥蔥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這裡有嘉興最蔥茏的山,這裡有嘉興最澎湃的水,這裡是國家園林城鎮、浙江省第一批美麗鄉村示範鎮,依山面海的自然環境,随處走走都是一場身心舒适的生态行。
行走鄉間,金黃枇杷仍挂枝頭,楊梅和桃子已聞果香,還有一幢幢錯落有緻的農家小院,一陣陣歡聲笑語漫溢田野……在這裡,時光沉澱出鄉村的醇美與從容,演繹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融洽樂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浙江海甯尖山新區(黃灣鎮)厚植生态文明優勢,伴着四溢的果香、宜居宜業的環境,走出一條“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攜手共繪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勾勒生态美 繪就宜居宜業景
手邊是熱氣騰騰的綠茶,眼前是綠意盎然的大尖山,迎面拂來溫柔微風,帶着果香與鳥鳴……這是餘姚人張丹丹最為平常的午後時光。
坐落于尖山新區(黃灣鎮)大尖山山腳的阮家場34組,一家家民房裝修改造成民宿,别具特色。“初識尖山是開辦企業,愛上尖山是因為這幅宜居宜業的鄉村美景。”張丹丹在這裡經營一家民宿,客人來自全國各地。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裡已是小民宿群,集住宿、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采用“公司 村集體 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了環環相扣的良性利益共同體。這種模式不僅讓老百姓在“自治”中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也極大地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
在尖山新區(黃灣鎮)錢江村冷冰塢,依托果樹遍地,果香繞谷的清幽環境,打造了“慢谷錢江”鄉村旅遊品牌。道路整修一新,農房立面全部改造,建起了生态車位,引入了民宿、農家樂,植入了“慢行”旅遊标識系統,形成了一個集原生态養生遊、水果采摘遊、休閑觀光遊相融合,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休閑“慢谷”。
“在橘林間,一邊采摘,一邊品嘗,偶爾擡頭望望青山,十分惬意。”每當橘子采摘季,鄉間道路車水馬龍,橘園内人頭攢動。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橘園賞心悅目,阡陌交錯間,一幢幢白牆黑瓦的民居點綴其中,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圖。
鄉村之美,美在生态、美在環境,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收獲着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去年7月,央視《夕陽紅》欄目組再次上門,将鏡頭對準生活在這片綠水青山中的百歲老人,探尋長壽密匙。節目編導鄭穎慧坦言,吸引他們兩次到訪的都是同一個原因,這裡山美水美,生活幸福和美,老人才長壽呐。
良好的生态環境是尖山新區(黃灣鎮)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之一。作為浙江省第一批美麗鄉村示範鎮,近年來,尖山新區(黃灣鎮)立足生态宜居福地這張金名片,不斷升級美麗鄉村,描繪田園山水畫,扮靓鄉村容顔,讓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環繞村郭鄉野,努力實現處處皆景、步步入畫,繪就全域秀美。
力促産業興 繪就鄉村旅遊景
四月杏子,五月枇杷,六月楊梅,七月桃子,八月火龍果,九月葡萄與提子,十月至十一月是橘子。水果品種豐富,種植面積達1.66萬畝,一直以來,尖山新區(黃灣鎮)是浙北地區聞名的“水果之鄉”。
“馬老闆,楊梅什麼時候成熟?我們想要預約過來采摘。”随着枇杷的下市,64歲的果農馬建良已切換至“楊梅時間”,每天接到來自嘉興、桐鄉等地采摘遊客的咨詢電話,“10天後預計就能吃上第一顆楊梅,今年産量5000斤左右。他們的電話,是楊梅季的開門炮。”
馬建良是區(鎮)第一批嘗試種植楊梅的人。三十多年下來,他的水果基地從開始的擺攤賣、小販收,已轉變成采摘遊和預約發貨。“以前就種種水果,現在做的是旅遊産業咯!”
經過多年的發展,水果産業的大放異彩就這樣開啟了客在景裡、景在畫中,清麗鄉情生态旅遊的“尖山模式”。區(鎮)也在通過水果産業與當地山水文化資源有效嫁接與融合,達到整體互推效果,為遊客營造風光、人文、生态、美食多重體驗。
2008年起,連續舉辦13屆水果采摘節;2018年,海甯旅遊集散中心在黃灣建立分中心;2019年,黃灣潮緣風情小鎮正式被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第二批旅遊風情小鎮,寬塘和大尖山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2020年,尖山定向運動小鎮入選第三批浙江省運動休閑小鎮培育單位……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随着海甯農業經濟開發區的挂牌成立,尖山新區(黃灣鎮)北部區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作為海甯農業經濟開發區“1 2”布局模式的核心區域,區(鎮)規劃的農業園區總面積達到42.26平方公裡,形成彙聚現代農業核心區、糧經共作示範區、休閑農業體驗區、森林生态度假區、果園飄香景觀帶的“一核三區一帶”總體架構。
根植于這片郁郁蔥蔥的農業沃土,萬畝良田皆是四方農人創業之所。“像抓工業一樣抓農業、像工業一樣建園區、像工業一樣抓招商引資,海甯農業經濟開發區的成立是體制機制的創新,也是一塊‘試驗田’。”挂牌以來,尖山新區(黃灣鎮)突破傳統農業的思維,充分借鑒工業發展新理念,以推進工業園區整治的決心,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拓展用地思路、騰出發展空間、謀劃産業布局。
實現百姓富 繪就綠色經濟景
一顆楊梅翹起尖山新區(黃灣鎮)的鄉村旅遊熱,秋日裡黃橙橙的橘子也為當地村民的錢袋子出了不少力。
2019年,尖山村小山圩果蔬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民們通過承包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每年分紅。據悉,合作社占地40畝,2019年采摘遊銷售的桔子近20萬斤左右,接待采摘遊遊客3.5萬人次,畝産收益約7000元。與此同時,周邊果農也可以到合作社務工,增加收益,也為培養培育新型農業人才和科技型農業人才提供了實踐基地。
村民阮愛月算了一筆賬,小山圩果蔬合作社讓她一年增收5萬元。“一筆是分紅,一筆是合作社務工費,還有一筆是因為合作社工作經驗,别的果園基地請我去工作。”
為進一步改良水果品種,提高水果品質,延長采摘季,5月中旬,合作社引進柑橘新品種紅美人。據介紹,紅美人是近幾年十分走俏的新品種,有柑橘名媛的美稱,單價較高,此次采用高杆嫁接方式,可以提早兩年豐産,屆時可搶占市場先機。
“小山圩模式”讓尖山村不少村民嘗到甜頭,也讓尖山村黨委書記顧江林的振興夢更大。
“我們在謀劃一個由黨建引領的産業扶貧基地,預計下半年就能建成,要幫助12組區塊的低收入家庭共同緻富。”顧江林表示,該基地将建設規模化的水果設施農業,為尖山村乃至區(鎮)水果品種的改良提供示範,區塊内的低收入家庭參照“小山圩模式”進行分紅。
無獨有偶,“好支書”顧江林做強“富民經”,電商助農之風也在尖山吹起。閘口村村民金志明,無懼先天聽力障礙這一身體缺陷,逐浪水果電商。26日,其線上店鋪楊梅開始預售,“我搭平台,村民供貨,為廣大果農開拓銷售新模式。”還有民宿老闆娘張丹丹,打造“黃灣潮貨”品牌,為本地優質水果打開銷路,最遠銷至新疆、甯夏等地。滿滿的喜悅洋溢村民祝建寶的臉龐,小果園采摘客少,擺攤散賣價格低,“賣給阿明和丹丹,比自己去賣價格更好!”
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生活在尖山新區(黃灣鎮),是依山傍水,是緊靠鄉村旅遊擁抱鄉村振興,是拂過眼前的綠水青山,是留在心底的金山銀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