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04 16:10:44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1

導讀:曆史的吊詭在于輪回,江淮再次站在了曆史的十字路口。

5月29日,大衆、江淮、國軒組成的“鐵三角”浮出水面,火遍汽車圈。随着大衆和蔚來的合作深化,江淮的研發、生産、供應鍊、甚至銷售服務都将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2

筆者以為,曆史的吊詭在于輪回,在結束與韓國現代技術合作的14年後,江淮再次站在了曆史的十字路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江淮汽車與現代汽車的“淵源”。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江淮汽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場困境,産品滞銷,員工甚至淪為靠賣蒼蠅拍子、縫紉機度日。

在極端困難的時候,江淮一度把希望寄托到大企業收購上,但市場對弱者是冷漠的。

江淮原想投靠南京一家老牌輕卡廠家,未果遭拒;而與當時國内最大的車企聯系後,對方卻最終收購了另一家安徽車企。

接連被行業大佬拒收的打擊,讓江淮人痛定思痛:市場經濟下,弱者不會被憐憫,唯有自立自強,才有實力與強者公平競争和對話!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在原董事長左延安的帶領下,江淮開始二次創業,以客車專用底盤開發為發端,對标五十鈴成功推出新一代輕卡,逐漸扭轉局勢,企業發展欣欣向榮,并締造出江淮獨特的“底盤精神”。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3

1996年,江淮和現代确立了合作關系。事實上,江淮前後三次與現代進行技術合作,加快了其自主造車的步伐,縮短了産品創新的進程。

作為江淮汽車重要的技術來源,1998年江淮和現代進行了首次合作,引進現代客車制造技術生産中巴。随後,雙方在2001年進一步合作瑞風商務車項目,2003年啟動重卡合作項目。

瑞風就是江淮與現代技術合作的的典型案例。江淮花費了100多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從韓國現代引進瑞風商務車,并且每台車還要向現代支付一定的技術提成(約1500元)。

在合作的過程中,江淮汽車從現代汽車學到很多東西,至今,一些現代汽車的退休高管仍在江淮汽車發揮作用。現代汽車也從江淮汽車身上認識了中國的汽車市場、熟悉中國企業的運作規律。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4

盡管江淮在其發展道路上也曾有過合資意向,甚至在2004年,江淮、現代還曾就合資進行過談判,但最終江淮還是選擇了自主造車的道路。

2002年,現代和北汽集團合資組建北京現代,生産索納塔、伊蘭特轎車。此外,華泰和江淮都是現代在中國的重要技術合作夥伴。

根據當時的國家汽車産業政策,現代在中國的合資對象不能超過2家,因此新的合資對象隻能在華泰和江淮之間二選一。

雖然現代SUV聖達菲出現在了華泰的産品目錄上,但在2004年的北京車展上,現代和江淮聯手推出A/TA909車型和A/S11.5米客車則暗示雙方的關系正在發生變化。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5

2004年9月8日,江淮和現代分别發布公告稱,雙方同意将原來的技術合作方式擴大至資本合作方式,在2010年前按50∶50的股比組建合資公司,投資總額暫定為7.83億美元。雙方将以重型卡車為起步産品,通過不斷引進和開發新産品,争取在2010年達到10萬輛的生産目标。

但是,江淮和現代的合資并不順利。一年後,現代又與廣汽集團閃電簽署了《廣州現代商用車項目合作基礎協議》,産能規模20萬輛,是與江淮合作的2倍,預計總投資也增長到了12.4億美元。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6

江淮和現代的根本分歧在于控制權,重點在品牌的運用上。

2004年江淮汽車銷量達13萬輛,位居全國第8,是國内唯一一家沒有合資項目而跻身國内10強的汽車公司。

對于新的合資公司,現代希望完全控制生産、銷售等關鍵部門,而江淮不願意失去控制權,主張采用自有品牌,并重視自主研發。相比之下,廣汽則對品牌的要求并沒有那麼強烈,這比較符合現代的“胃口”。

與許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企業家和政府官員不同,江淮原董事長左延安對合資的一貫态度是,一定要堅持自主品牌,可以引進資金和技術,但絕不能因此失去控制權。

這或許也是江淮長期“單身”的重要原因。

其實,當初韓國現代的轎車項目,原本就想落地江淮。但北汽以放棄控制權為代價,讓江淮與索納塔、伊蘭特擦肩而過。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7

2006年,江淮與現代之間長達10年的技術合作告一段落,此後江淮走上了自主造車的道路。

左延安認為,國内汽車制造的發展大緻分為三條路線,其一是通過合資直接引進成熟技術,把國外的品牌、技術直接拿過來用;其二是通過整合各種技術資源,“自學成材”;其三是引進技術然後消化創新,也就是日韓企業走過的路,江淮選擇的就是這條道路。

在左延安看來,沒有自主品牌,沒有自主研發能力,就不可能實現研發模式的轉變。對江淮來說,不僅要賺制造的錢,賺技術的錢,更要賺品牌的錢。

2007年,江淮與現代的技術合作結束,江淮汽車也迎來了“商乘并舉”的戰略轉型。2007年1月,江淮轎車項目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首款轎車賓悅也在2007年的上海車展上正式發布。随後江淮開發的部分轎車,也能看到現代的“影子”。

當年江淮和現代為什麼不合作了(合資僅差臨門一腳)8

寫在最後:

熟悉江淮的人都知道,其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抗争精神(新紅軍精神),這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江淮人。10多年前,“江淮現代”隻差臨門一腳,最終被江淮“拒絕”。如今,中國汽車工業迎來深度變革,江淮再次站在了曆史的十字路口,選擇牽手大衆。希望江淮汽車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