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字詞表面所指的是一個意思,而内在的卻又是另一個意思,這就是雙關。南朝樂府民歌,運用雙關最為常見,多是通過諧音造成雙關效果。在南朝以後的詩詞中,也有諧音雙關的。劉禹錫《竹枝詞》中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是“情”的雙關語;李商隐《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絲”是“思”的雙關語。諧音雙關有三種情況:第一,字音相同,而字形、字義都不同,但從諧音上聯系到不同形、不同義的字詞;第二,字音相同,字形也相同,不僅僅因為諧音,而是利用同音、同形的字詞由一義聯系到另一義;第三,字音、字形、字義都相同,表面和内在所說的事物卻不同。第一種情況的例子,如:霧露隐芙蓉明燈照空局三更書石阙不愛獨枝蓮風吹黃蘖藩見蓮不分明悠然未有棋憶子夜題碑隻惜同心藕惡聞苦籬聲(《子夜歌》)(《子夜歌》)(《讀曲歌》)(《讀曲歌》)(《石城樂》)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七日夜女歌》)
以上六例中的“芙蓉”雙關到“夫容”(丈夫的面容),“蓮”雙關到“憐”(愛),“棋”雙關到“期”(期會),“題碑”雙關到“啼悲”,“藕”雙關到“偶”(偶配),“籬”雙關到“離”(離别),“絲”雙關到“思”(思念)。第二種情況的例子也不少。《子夜歌》中的“理絲人殘機,何悟不成匹”,“絲”雙關“思”,屬第一種情況,而“匹”既是“布匹”的“匹”,又是“匹配”的“匹”,由“布匹”義聯系到“匹配”義,屬第二種情況。《子夜春歌》中的“黃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長”,用黃蘖的“苦”雙關到離别的“苦”,屬第三種情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