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2:23:56

将“緻富草”種在世界屋脊

——記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牧草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李睿宸任歡

【解碼“新動力人群”】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青藏高原東部的川西高原草地美景不再,草地嚴重退化、沙化,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原濕地面積也逐漸萎縮。

草地的退化不僅會破壞生态平衡,還制約了牧區畜牧業的發展,甚至長江、黃河也受到直接威脅。如何在脆弱的生态區進行生态環境治理,為牧民脫貧緻富拓寬道路,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由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教授周青平領銜的牧草團隊,常年活躍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他們把高寒脆弱生态區适生草種的選育和退化沙化草地改良等研究作為攻關方向,将“緻富草”種在牧民家,為草原生态恢複和牧民脫貧奔小康作出突出貢獻。

1.向沙化草地宣戰

牧草團隊的成員,至今都忘不了這一幕——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一個叫瓦切的地方,1000多畝的流動沙丘正吞噬着周邊的天然草地。

“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态環境都沒有了,何談生存?更不要說發展生産、脫貧緻富了。”周青平說,團隊的工作,就是用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将緻富草種在世界屋脊)1

周青平教授(左四)在與團隊成員讨論問題。資料圖片

多年的實踐證明,以生态環境脆弱的三江源地區為例,若等待植被自然恢複,至少需要5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不僅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們等不起,最終造成的損失也無法估量。”周青平說,盡快培育出适生的草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近些年,牧草團隊走遍了四川的阿壩、甘孜,以及青海、甘肅等地的高寒草地,從野外選采優良的牧草種質資源,再帶回位于紅原縣的西南民族大學青藏基地牧草種質資源圃進行種植培育。

目前,牧草團隊收集整理了青藏高原的抗逆草種質資源2700餘份,先後培育出了老芒麥、中華羊茅等多年生禾本科草種。

“這些草種能有效防風固沙、提高植被蓋度、改良土壤,已成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治理的首選草種。”周青平說。

2.把研究成果留在牧民家

一頭牽着民生,一頭牽着生态。“科研工作一定要和實際生産生活結合起來,隻有這樣,科研工作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高。”周青平說。

“牧人跟着牛羊走,牛羊跟着水草走”,這是千百年來,青藏高原牧民遵循的生存法則,但“靠天吃飯”無法保障牧民的生産生活。“冷季缺草是制約高原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牧民們夏天放牧,冷季仍需貯存充足的飼草料,以保證牛羊在冬春季節有草吃,如此,高寒地區養殖業才能有保障,牧民才能離脫貧緻富更近一步。”團隊成員陳有軍說。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将緻富草種在世界屋脊)2

周青平教授(右一)在為牧民開展田間培訓。資料圖片

生态恢複治理和飼草生産所用的草種,尤其是多年生草種,從收割、打輾,到收獲種子後再重新種植、評價鑒定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反複嘗試。自2013年加入團隊後,陳有軍每年都有近200天在高原上開展草種育種工作,而這幾乎是團隊每個成員的常态。

草種選育成功後,團隊都會第一時間向當地牧民推廣。“這些草種耐寒、抗旱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也不嚴格,牧民們種植後能為牲畜貯存更多飼草。”在他們的助力下,牧民們圈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青藏高原“五年一大災,三年一小災”給牧民帶來的家畜缺草問題得到極大緩解。

雖然這些草種已成為解決牧民冬春“草荒”的良藥,但在最初推廣時卻遭遇了一些困難。

“我們在紅原縣的一戶牧民家推廣飼用燕麥新品種時,他有些排斥。等到第二年再去時,這戶牧民主動詢問燕麥種子哪裡能買到,原來他覺得這個品種效果很好,想把家裡的地都種上燕麥飼草。”陳有軍回憶。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将緻富草種在世界屋脊)3

團隊成員指導牧戶進行燕麥飼草加工調制。資料圖片

世代遊牧的牧民對種草養畜的做法起初表示懷疑,後來牧民看到了成效,種植的人慢慢多起來。“我們的研究成果,也成功留在了牧民家中。”周青平說。

團隊成員田莉華承擔了“三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服務工作,一對一幫扶紅原縣貧困村的20戶貧困戶,種植飼草面積達到500畝以上,人工飼草地産量達到天然草地的10倍以上,緩解了牦牛冬春缺草掉膘的問題、實現戶均增收萬元以上。“當地牧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草地生産的優勢。”田莉華說。

3.用“牦牛精神”将科研進行到底

每年四五月份,青藏高原的積雪開始消融,牧草團隊就會來到位于紅原縣的基地開始資源圃更新擴繁、評價鑒定等工作。

紅原縣海拔3500米左右,特别是植被稀少的季節,氧氣非常稀薄。團隊成員汪輝坦言,每年剛上高原時,前幾宿都睡不好覺。但高原上的植物生長期很短,即使身體不适,也必須抓緊時間完成草種的選育工作。

團隊成員在野外高海拔地區工作時,經常要往返無人區,這意味着他們在時間和精力上要付出更多。前往野外采種時,早上7點鐘出發,直到晚上10點鐘才能回住地。回來後還要處理當天采集的草種、植株标本等,做完工作就是後半夜了。

分布廣泛生命力頑強的草(将緻富草種在世界屋脊)4

燕麥種子發芽情況需要時時查看。資料圖片

從野生鄉土種質資源的野外收集,到新品系的創制,再到品比試驗,除要克服極端氣候和複雜地理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團隊成員們還要受得住艱苦、忍得了枯燥、耐得住寂寞。

在牧草團隊中,80後90後占了絕大部分。但是,寂寞和枯燥并沒有吓退這些向往這片草原的年輕人。

團隊成員雷映霞說:“科研工作就是要坐得住冷闆凳,千萬不能着急。”她舉了個例子:在培育披堿草新品種時,由于披堿草與近緣屬植物的地理分布重疊,在長期進化後,單靠形态特征難以區分,這在研究和生産應用上就會出現品種選育混亂的問題。因此,團隊前期就必須深入高寒草原、草甸等披堿草屬植物的分布區,曆時多年采集上千份披堿草屬材料,再通過多種方法對其進行準确的分類和評價。這個漫長、細緻而沉寂的工作,為品種選育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雖然難,但也得做!搞科研沒難度、沒創新還叫什麼科研?”周青平的這句話始終激勵着團隊的年輕人。

90後成員張俊超今年剛加入團隊,他說,自己之所以來到這裡,就是被牧草團隊不畏艱辛、甘于奉獻的“牦牛精神”所吸引。“如今,随着研究項目不斷取得突破,我越來越堅信自己所學能夠早日惠及更多群衆。”張俊超說。

鍊接

牧草團隊惠民成果:

◎培育9個燕麥、8個多年生草品種,在青藏高原達到80%市場占有率

◎示範區産草量提高超20%,畜牧業經濟效益提高30%

◎帶動紅原縣2000餘戶牧民“種草養畜”

【光明人才微調查】

@五道口旅客:為什麼不去?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曆。

@小籠包:我不打算去,純粹是覺得離家遠。

@fraeseyeed:隻要國家有需要,我就願意貢獻青春力量。

@海浪:我就在西藏工作。雖然需要長期待在戶外,但想到能夠更好地服務當地群衆,就覺得值得。

@要有詩:遠離大城市的喧嚣,去個讓人心靈甯靜的地方,不好嗎?

互動一分鐘

當生活的“小确幸”與事業的“大夢想”發生沖突時,你會如何選擇?

歡迎大家登錄光明日報微博,參與“光明人才微調查”話題互動,我們将在下期分享你的精彩留言。

(光明日報記者任歡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3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