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控什麼時間結束?今天清晨,家住浦東新區金楊街道羅山六村的李女士,拿着居委會蓋章的工作交接單,在親友陪同下,出小區跨江看病交警檢查工單後,在警務PDA上登記放行,一路“綠燈”這讓李女士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上海封控什麼時間結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今天清晨,家住浦東新區金楊街道羅山六村的李女士,拿着居委會蓋章的工作交接單,在親友陪同下,出小區跨江看病。交警檢查工單後,在警務PDA上登記放行,一路“綠燈”。這讓李女士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李女士是一名癌症患者,她的擔心并非毫無來由。為阻斷疫情傳播,上海實施了長時間大面積封控,出門看病,尤其是跨江就醫,一度困難重重。如今,各區大多形成了“社區出具證明、民警檢查放行、醫院核查接收”的機制,這讓看病之路,開始順暢起來。
代配藥志願者。新民晚報記者 劉歆 通訊員 尹玥 攝
除了求醫問藥,生活物資保供、優化核酸檢測、加強環境消殺,也是市民關注的問題。封控近1個月後,在上海全市上下努力下,在全國各地支援下,各種難題不斷破解,各種瓶頸逐漸打通,各種關系正在理順,市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不少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求醫問藥
“今天的急診中班一輩子永生難忘了,不吃不喝不休息,全程沒停過,衣服濕透……”4月17日晚,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的護士牛阿晴一句感慨,在急診科内引發共鳴。當天,十院急診科單日最高接診近700人次,全體醫護人員拼盡全力守護着生命的“綠色通道”。
複雜嚴峻的疫情下,急診急救無疑是健康守護最艱巨的戰場之一。以上海十院為例,近期平均每天急診病人都接近500次,接收120救護車超60輛。
前些天,一名中年男子前臂受創,傷口近20公分,肌肉斷裂,血流不止,120送到十院急診的時候,病人很擔心自己近期沒有核酸報告會不會耽誤治療。但在快速抗原篩查陰性後,骨科創傷中心主任鄭龍坡決定穿着防護服為傷者縫合傷口。這對技術娴熟的醫生來說也是巨大挑戰,在鄭龍坡努力下,22針縫合平整均勻,傷者手臂運動基本恢複正常,原本的擔心恐懼也化作了滿滿的感激。
據統計,相比4月初,目前全市市級醫院急診量增長了65%,已開設33個急診就醫點,保障急診急救服務供給,保障急救綠色通道暢通,還通過增設專人接聽、設置語音提醒等方式,保障與市民溝通渠道的暢通。
“瑞金的門急診開嗎?需要核酸嗎?”“我在網上配的藥什麼時候到?”“居委、志願者可以代配藥嗎?”……近期,瑞金醫院增加了電話運能,同時開放16路電話、每天60人次、24小時在線接聽市民電話,最高峰日接聽超4000通電話,為居家的市民解答了大量求醫問藥,以及許多有關就醫最緊急和最迫切的問題。
此外,全市36家市級醫院均已開設互聯網醫院,市民足不出戶就可實現預約挂号、線上專科咨詢、在線複診、在線開方、醫保線上支付、藥品配送到家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物資保供
“小張,泾港公寓小區快到了,你把貨品提前清點好,到站卸貨。下一站停靠點是巷佳三期,做好準備。”昨天上午,趙巷“溫暖家流動超市”集鎮線路的班車即将“到站”,車長盛強提醒張寅遜做好卸車準備。
“溫暖家流動超市”是青浦區趙巷鎮做好居民日常物資保供的創新舉措——通過公交運輸的方式,開設兩條線路,分别對應集鎮和大居兩個片區,其中集鎮片區設置12個站點,大居片區設置17個站點,兩條線路的“流動超市”有5名“檢票員”、29名“團長”、58名志願者。
每天清晨,保供工作人員根據“團長”彙總的各村居需求訂單,由各保供超市确認庫存後,按照“分揀→裝車→運輸→卸貨→消殺→分發”模式包運到戶,打通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
我嘉貨棧。嘉定區供圖
類似的創新各區都在嘗試。嘉定區通過全面推進“我嘉貨棧”建設,把便利店開到了小區門口,商品以各類生活必需品為主,包括醬油、醋、鹽、調味品、紙制品等。截至4月23日,已完成742個規劃點位的搭建安裝。
目前,嘉定區、鎮、村居正發揮“三級保供網絡”機制,優化“我嘉貨棧”的運營模式,以市場供應為主、政府兜底為輔,2-3個點位形成一個小網格,營業時間因點制宜、相對固定,彌補社區團購缺口,為居民提供日常雜貨品,保障居民短期基本生活需求。
“我有糖尿病,不能吃精制米面,你們能不能給我送點小米?”4月21日,李先生撥通聯華962828熱線電話,向電話那頭的接線員說出了自己的需求。很快,聯華超市就安排逸刻早餐車,把小米等其他訂購商品送到他的手中,當晚就喝上了熱騰騰的小米粥。李先生夫婦都是殘疾人,疫情以來,不但訂購物資遇到困難,小米等雜糧更難買到。“家裡存貨不多,很快就吃光了。作為‘小衆商品’,又很難和鄰居們一起團購。前段時間我吃飯特别小心,生怕吃多了米飯面條,血糖會升高。”
聯華超市為高齡獨居老人打包物資。聯華供圖
4月21日,聯華超市面向殘障人士、獨居老人及其他特殊困難人群,開通熱線電話、手機短信及企業微信三種渠道,一對一對接幫困需求。服務開通的第一天,就收到近800位市民的咨詢,這兩天已經開始履約。其中既有聾啞老人用短信發來的需求,也有子女為獨居的殘障母親訂購商品。
據了解,除了聯華超市,光明食品集團、家樂福、永輝超市等保供企業也紛紛為獨居老人、殘障人士、孕婦嬰兒等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點對點的精準保供服務。比如,家樂福對接門店周邊居委會,收集特困老人、孤寡老人、純老家庭、家人被隔離收治而暫時無人照料的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需求,推出“适老性”保供套餐,并安排專人配送到社區。光明食品集團開通“96896”助老訂購24小時服務熱線,提供油米套餐,為不會網購和手機支付的老年人提供托底保障等。
“光明直通車”為高齡老人家庭送上米油套餐。光明供圖
物流保障
4月20日晚,羅香路237号西南文化館迎來了首批配送員入住。
來自美團的小吳告訴記者,他剛從封控區的站點宿舍搬出來。“4月1日浦西封控後,看到配送員人手不足,也想出來出份力,但是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出來了晚上就沒法回去。”這次聽說徐彙開設了“小哥驿站”,為大家提供住宿的機會,小吳就趕緊報了名,帶了些行李就和同事趕過來了。
疫情之下,市民最想見的人是誰?肯定是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然而很多快遞、外賣配送員的住所被列為封控區後,“出來工作後睡哪兒”成了難題。不少小哥隻能在橋下找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引發市民強烈關注。最近,徐彙區統籌梳理區内資源,建立了10家“小哥驿站”,為一線抗疫保供人員解決住宿問題。
小哥驿站。徐彙區供圖
入駐“小哥驿站”,需要單位證明、“綠碼”和“核酸陰性證明”。小吳填寫好個人信息表,簽訂了《入住承諾書》,量好體溫後就被帶到住宿處。驿站管理人員畢仁東告訴記者,“小哥驿站”提供住宿、24小時熱水及衛生間、暖水瓶和插座等基礎設施,區裡還配備了床褥、方便面、飲用水、口罩、防疫手套、抗原等生活和防疫物資。
據了解,徐彙區的10家“小哥驿站”目前能容納800餘名配送員,并根據配送員的站點地址,匹配距離較近的住宿點。目前已經有美團、美團買菜、京東到家等電商平台的配送員入住。
配送安全
“師傅,來,先做個抗原”。在社區防疫人員的指引下,配送員孫師傅在小區門口完成了抗原檢測。在确認檢測結果為陰性後,孫師傅放心地卸下了配送物資,社區防疫人員随即對物資進行消殺處理。近日,靜安區不少小區都開始采取“先抗原、再卸貨”的新舉措,為社區防疫工作再添一道安全屏障。
在彭浦新村街道星紀花園小區門口,不時會有小哥等配送人員,送來居民們購買的物資。抗原檢測、卸貨、消殺,無論是防疫人員還是配送人員,都已對這套流程十分熟練。卸好貨的孫師傅說,這幾天,他去過的各個小區都開始要求現場進行抗原檢測,在他看來,這一舉措并不會耽誤太多時間,還可以及時避免接觸帶來的風險。
前一段時間,不少居民反映,封閉了蠻久的小區,怎麼還會有陽性病患出來,有的會不會是小哥等配送人員送物資時帶進來的?對此,居委會和防疫人員認為,進一步做好防範工作總是有好處的。廣大配送人員在保障物資運送的同時,也面對着較高的傳染風險。可以采取“先抗原、再卸貨”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及時發現風險,保護配送人員的同時,也保護社區居民。
保徳路921弄居委會主任臧菁介紹,目前小區内社區團購越來越多,配送人員的來往也越來越頻繁,除了對配送物資進行消殺外,居委會提供了抗原檢測試劑盒,為快遞員、外賣員現場檢測。
團購質量
“這條命是‘團長’給的!”作為政府部門保供渠道的重要補充,社區“團購”已成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保證“團購”質量?“團長”們很傷腦筋。
“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辨别企業好壞,到現在能迅速判斷某個團是否有風險,團長的成長離不開官方指導。”高先生是楊浦區新江灣城小區的一名“團長”,疫情以來,一張在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衆号上不斷更新的《最全居家抗疫團購彙總》,給了他很大幫助。很多居委會也将這張清單轉發給居民,要求首選官方推薦渠道。
清單中,不僅有蔬菜水果、肉蛋奶,後期還加入了預制菜、便當、湯包、嬰幼兒食品、紙品等,并标明聯系方式、配送範圍、起送量、商品明細及價格。
據了解,為了這張彙總表,消保委微信團隊的6名成員每天工作18個小時,與各企業和農戶聯系、甄别、核實、協調,為“買不到菜”的市民和“賣不出貨”的商戶搭建橋梁,希望魚龍混雜的“團購”更靠譜。
如今,食品安全聯合會、食品協會、水産協會等行業協會、部分區的政府部門和市場監管局也加入進來,提供企業信息,将“正規軍”的雪球越滾越大。
消保委還多次發布針對社區團購的消費提示,從付款方式、甄别實際銷售者、如何選擇企業等方面對團購進行指導。對于團購中的價格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則發布提示函,要求組織者和經營者明碼标價,并明确取消訂單、退差價等方式。針對價高質次等團購中的常見問題,市場監管部門連續曝光典型案例,加強對“社區團購”的監管。
核酸檢測
昨天下午2時,北外灘白玉蘭廣場一個小小的玻璃亭外,部分保障人員正保持“兩米線”,排隊接受核酸檢測采樣。
“這裡做核酸檢測很放心,也很方便,下樓就能做,不僅采樣流程清晰,防護措施也很嚴謹,避免了人員密集的情況。”姜涵澄是白玉蘭廣場的一名白領,做完核酸檢測後,她感到十分滿意。
據了解,為有效提升核酸采樣能力,滿足市民核酸采樣需求,本市将合理規劃、逐步推進核酸采樣點科學布局。按照“步行15分鐘核酸服務圈”标準,虹口首個“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昨天起開放使用。
這座新搭建的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占地面積雖不大,但配備了紫外線消毒裝置,内部可同時容納兩位醫生,通過外壁玻璃孔上的防護手套,實現“無接觸式核酸采樣”。
核酸檢測現場。虹口區供圖
此外,考慮到夏天臨近,采樣點内貼心地安裝了空調。“在這裡可以同時完成核酸采樣信息的登記和采樣。”上海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朱文介紹,采樣後的标本會由物流送到中科潤達實驗室檢測,結果會在健康雲、随申辦軟件上第一時間發布,做到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為市民有效節省時間。
據悉,虹口圍繞方便市民、快速篩查、優化服務的目标,以“固定采樣點 便民采樣點 流動采樣車”相結合的方式,正在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需求科學布局。未來将按照區域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以及依據生活、就業、消費等居住與流動人群的常态化,規劃設置120個核酸采樣點,并鼓勵公立醫院、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采樣點建設,建立市場化運營為主、公益性托底保障的運行管理機制,構建“15分鐘核酸服務圈”。
奉賢區供圖
昨天上午9時,奉賢區莊行高速服務區裡,聽到工作人員召喚的司機師傅們靠邊停好車,紛紛前來排隊做核酸檢測。從排隊到檢測完成,少則5分鐘左右,最多的也不過20分鐘。
據了解,莊行高速服務區是奉賢區首批投運的31個“滿天星”核酸采樣點之一,設立在服務區中的檢測點,讓司機師傅們在完成核酸檢測後,還能進行日常補給。前期封控中,服務區一度滞留了許多車輛,考慮到很多貨運司機需要24小時或48小時内核酸證明的需求,“滿天星”在此布點。目前,每周一至周日上午9時到10時,都會有核酸檢測專班守候在這裡,為來往的貨車、卡車司機等提供免費核酸檢測。這些天,柘林鎮影劇院等首批“滿天星”采樣點也逐步投入運營。目前,“滿天星”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居民區、交通場站、辦公區域周邊等處進行布局,方便相關人群進行核酸檢測。
目前,奉賢區也已經啟動優化核酸采樣點常态化布局工作,整合區級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生活驿站、村衛生室等資源,構建由“區—鎮—村居”三級“滿天星”核酸采樣點組成的網絡,設置固定采樣點位100個左右。
病毒消殺
本輪疫情的超強傳播力,讓市民對居住環境的消殺工作格外關注。
針對前期因為力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強,陽性感染樓棟、所在戶消殺作業能力跟不上等問題,近日長甯區仙霞新村街道結合社會面“清零”拔點攻堅行動,加強社區多方協同,不斷完善清陽、清密、清潔“三清”工作鍊條銜接,把消殺工作貫穿疫情防控各環節。
山東濟南應急救援隊馳援長甯區仙霞新村街道消殺工作。街道供圖
在天山五村、水城路386弄、虹古路377弄等拔點攻堅重點區域,街道根據人口密度高、老舊房屋多等特點,堅持采取專業消殺和日常消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全域消殺,對于陽性病例做到人走即消,人回來之前再消殺,實現“人-物-環境”同防,築牢防控屏障。
除了專業隊伍消殺,在街道消毒站的指導下,各方也積極行動起來,23個居民區的市政幹事、住宅小區物業保潔、轄區單位場所管理方、志願者骨幹,組成了一支180多人的常規消殺隊伍,全力做好公共場所每日兩次預防性消毒,對電梯、樓梯、門把手、垃圾和醫廢暫存點、快遞等重點部位多輪次消殺,确保消殺全覆蓋、無遺漏。
信息透明
昨晚7時,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安圖新村居民區《創建“無疫”小區日報》再度日更,并迅速在居民區的各個居民微信群裡刷屏。長期封控在家,頻繁核酸檢測,很多居民難免産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對于自家小區疫情狀況缺少了解,更是加深了這種焦慮。今年4月15日,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及時回應居民訴求,推動各居民區以“一圖一表一闆”形式每天公布涉疫、團購等信息,迄今為止已有75%的居民區、65%的樓棟加入日更行列。正如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所預計的那樣,信息透明公開,換回了居民對防控工作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工作人員在填寫日報。街道供圖
本輪疫情防控堅持至今,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已成為大家的目标。要實現這個目标,用信息公開争取居民理解和共識十分重要。《創建“無疫”小區日報》包括“一圖一表一闆”:“一圖”即社區疫情動态顯示圖,直觀展示轄區“陽樓”具體分布情況,同時,為保護隐私,不具體寫明戶号;“一表”即社區疫情當日統計表,動态更新轄區内新增陽性人數、密接人數以及人員轉運等情況;一闆即信息留言闆,關注動态信息、發布工作提示、宣揚好人好事等内容,讓群衆全方位了解社區疫情防控态勢。
控江路121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汪曉明告訴記者,每天公布涉疫信息既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權,也有效緩解了大家閉門不出的焦慮和不安,更有利于凝聚人心。
不僅如此,居委幹部還抓準“突然襲擊”式的防疫安排常會增加居民焦慮感這一“牛鼻子”,盡最大可能将次日是否做核酸檢測或抗原自測等防疫安排列入“防疫動态”内容,讓居民得以安心宅家。
記者:潘高峰 左妍 袁玮 楊潔 張钰芸 金旻矣 江躍中 屠瑜 孫雲 李一能
來源: 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