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逾期一天被起訴會影響征信嗎

逾期一天被起訴會影響征信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11:29:53

逾期一天被起訴會影響征信嗎(怠于修正逾期征信記錄)1

圖為案件庭審相關視頻截圖。

圖為案件庭審相關視頻截圖。

導讀

近年來,随着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持續加快,“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信用評價與人民群衆的生産生活關系越來越緊密,直接影響到辦理貸款、招标投标、購買保險、交通出行等活動。伴随互聯網金融産業的高速發展,企業、個人通過網貸平台向金融機構貸款已成為一種重要渠道,其中涉及的征信采集、使用也越來越頻繁。

那麼,因網貸公司行為導緻征信出現不良記錄,而銀行怠于履行撤銷義務,應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呢?近日,四川省隆昌市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件,某銀行因怠于履行撤銷義務,被判侵犯借款人名譽權。法官對該案進行了釋法析理,呼籲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和維護良好的個人征信記錄,始終堅守誠信底線,同時,銀行也要遵守法治原則,依法開展征信活動,共同維護社會公正。

款已還清但征信仍顯示逾期

2021年7月24日,四川省隆昌市的鄭女士準備按揭買房,在辦理貸款手續查詢征信時被一條“不良記錄”驚呆了:該征信記錄顯示她在廣東某銀行的貸款仍有1萬多元未還,已出現逾期。

“我是通過某網貸平台公司向銀行貸款的,明明借款早已全部結清,為何征信記錄還會出現逾期?”在鄭女士看來,這條“不良征信”令她的社會信用降低,影響她辦理貸款,并給她的名譽帶來了損害。

為此,她多次與被告銀行溝通,要求修改征信不良記錄,但卻始終未能通過審核。于是,鄭女士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原告的不良征信記錄;判令被告承擔原告因本案産生的律師費3000元;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來,2015年12月,廣東某銀行與案外人上海某網貸平台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開展網絡微貸業務合作,推出網絡微貸産品,由網貸公司篩選及推薦客戶給銀行,銀行審批後将貸款直接發放至借款人指定的賬戶,還款階段由網貸公司歸集借款人每期應還本息,借款人将每期借款本息償還給網貸公司,再由網貸公司與銀行結算。

銀行拒絕修正不良征信記錄

2016年12月7日,原告鄭女士通過該網貸公司與被告簽訂《個人借款合同》,主要約定:原告向被告貸款23000元,貸款期限24個月,從2017年1月12日起至2018年12月12日止。後原告向網貸公司還清了貸款,貸款在該網貸公司平台上顯示已結清,但原告的最新征信記錄顯示,該筆貸款存在逾期,仍有1萬餘元未償還。

原告為此聯系被告要求修改征信記錄,但被告卻以原告材料不足為由拒絕調整。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個人征信權益,使原告的社會信用受到損害,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

被告提出三點答辯理由:一是2016年12月6日,銀行與鄭女士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貸款23000元,借款期限為24個月。次日銀行全額放款,履行完合同義務,借款合同成立且生效。借款期限内鄭女士并未按時還款,自2017年12月開始就出現了逾期,且逾期後向網貸公司的還款并未支付到銀行指定的還款賬戶,不能認定為對銀行的有效還款,不能認定鄭女士履行了還款義務。二是造成鄭女士征信逾期的實際侵權人應為網貸平台公司。案涉借款合同為銀行與鄭女士所簽署的,即使鄭女士想申請結清也必須直接向銀行申請,經過銀行同意。鄭女士未按合同約定時間歸還借款,直到2020年9月才将未還款項支付給網貸平台公司,網貸公司無權代表銀行作出同意鄭女士逾期還款及結清的意思表示,鄭女士向網貸公司支付的款項不等于向銀行的還款,且網貸公司也并未将款項支付給銀行,銀行在未實際收到鄭女士的還款前将該筆貸款的實際還款情況上報征信并無過錯。造成鄭女士征信逾期是因為網貸公司存在截留挪用鄭女士還款資金的行為,其實際侵權人為網貸公司。三是名譽權受損害的後果是導緻借款人社會評價降低,但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相對封閉,征信記錄并未在不特定的人群中進行傳播,不會造成借款人的社會評價降低,沒有損害名譽權的侵權後果。

要求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獲支持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作為商業銀行,其有義務按照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及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采取、管理的相關規定,通過系統向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中心如實報送各類貸款客戶的逾期還款信息。但本案原告鄭女士作為借款人于2020年10月30日已償還清了全部貸款本息,不再存在逾期未還款的事實,銀行理應對鄭女士逾期還款信息進行修正,但銀行至今未修正,使原告社會信用受到損害,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原告請求判令被告消除原告有誤的不良征信記錄,法院應予支持。

至于網貸公司未能将借款人償還的貸款本息及時歸集支付給銀行,屬于網貸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合同關系,不得對抗借款人。由于銀行的錯誤行為,導緻鄭女士産生的律師費損失3000元,應由銀行承擔。

綜上,四川省隆昌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之規定,判決被告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内消除原告2020年11月起至今的不良還款征信記錄;支付原告因本案産生的律師費3000元。

■裁判解析

怠于修正征信記錄需擔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之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侮辱、诽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基于名譽權,每個人都能享有社會大衆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并保持自己的名譽不被他人貶損。

本案中,原告鄭女士作為借款人已經于2020年10月30日償還清了全部貸款本息,不再存在逾期未還款的事實,銀行理應對鄭女士逾期還款信息進行修正,但廣東某銀行卻未及時修正鄭女士征信不良記錄,緻使鄭女士個人信用受損,信用等級和信譽度降低,社會信用受到損害,對鄭女士的生活和相關經營活動産生一定影響,銀行的行為侵害了鄭女士的名譽權。

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之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并請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同時,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商業銀行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個人信用數據庫标準及其有關要求,準确、完整、及時地向個人信用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

本案中,廣東某銀行作為一家已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的商業銀行,應當在鄭女士已經還清貸款的情況下,及時修正鄭女士征信不良記錄,但銀行卻以網貸平台公司未能将借款人償還的貸款本息及時歸集支付給銀行為由,怠于修正鄭女士的不良征信記錄,緻使鄭女士名譽受到損害,故應承擔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責任。

■專家點評

法治是誠信建設的“壓艙石”

内江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 劉 博

銀行征信,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在銀行征信系統的信用狀況,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通過金融機構彙總的企業、個人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及企業主要财務指标中提煉出的信用報告。從經濟層面來說,銀行征信直接影響企業、個人的銀行貸款辦理,包括貸款難易度、貸款額度、貸款服務等;從道德層面來說,征信反映的是企業、個人在經濟上的信用。如果存在征信不良記錄,将影響社會對其作出的評判。

個人向銀行貸款後未按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銀行可将借款人逾期信息報送至個人征信系統。征信存在不良記錄将直接對個人産生諸多不利影響,如銀行拒絕貸款、保險公司拒絕承保等,其目的在于強化個人征信的作用,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在強調征信記錄重要意義的同時,也要對個人征信依法予以保護,避免因對個人征信信息處理不當,而影響相關權利人的權益。本案中,鄭女士雖存在逾期還款的行為,但其後已按合同約定向網貸平台公司還清貸款本息,銀行應當消除關于鄭女士有誤的不良征信記錄,不能因網貸平台公司未将相關借款本息支付至銀行賬戶而拒絕消除。

本案中法官的裁判明确了按照合同約定确定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既體現了“契約精神”,也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是對社會主體在法律框架内自由行使權利的依法保障,也是對誠信原則的價值遵循。銀行與網貸公司簽訂的合同明确約定由網貸公司通過資金統一歸集的方式,于每月還款日前将借款人當期應還本息支付到指定賬戶,即鄭女士隻要将約定的借款本息償付給貸款平台就已完成其還款義務,銀行不能将應當由貸款平台公司履行的義務轉嫁給鄭女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将“信用”納入名譽權進行保護,賦予了權利人對信用評價的異議權、更正權和删除權,并明确了評價機構核查更正的義務。針對不當的信用評價,權利人有權要求更正、删除,評價機構也應依法履行其更正、删除的義務。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社會良性運轉的基本條件。誠信社會建設需要所有社會主體在法治的框架内共同堅守和維護。本案判決既彰顯了法律對誠信行為的價值倡導,也體現了對個人征信信息的法律保護,隻有厲行法治、實事求是,才能确保社會征信體系公正運轉。

來源: 人民法院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