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0:25:31

現在已經到了春季2月份的下旬了,天氣溫度也一直在慢慢地升溫變暖。在春季溫暖濕潤的條件下,咱們農民地裡種植的草莓也會由休眠狀态轉變生長發育狀态,而且不久後就會進入到莖葉營養生長與花果生殖生長齊頭并進的旺盛生長階段,如果我們要想使草莓有個較為旺盛健壯的長勢,使草莓能夠早開花、早結果、早成熟上市,同時還能使草莓在後期有個較高的産量和較好的果實品質,那麼咱們種植草莓的農民朋友就應當重點抓好草莓春季時的各項田間管理了!因為,草莓春季管理好、管理到位,不僅能保證今年草莓高産優收,而且還能為明年高産穩産奠定良好的基礎。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1

那麼,草莓在春季時應當重點抓好哪幾方面的田間管理呢?除了加強水肥管理外還需要重點做好哪些工作?在開展每項草莓田間管理時又該特别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農技小背簍就給大家簡單地梳理總結一下,以供廣大種植草莓的朋友參考借鑒!

一、适時撤掉苗上覆蓋保溫物,增強環境适應力和健壯長勢

在春季2-3月份的氣溫穩定到10度左右時,我們就應當及時把草莓苗上覆蓋着用以防寒越冬的保溫物(如稭稈稻草、地膜等)全部撤除掉,或對地面覆蓋的地膜進行破膜放苗,以此來促進草莓苗盡快地适應春季生長的自然環境,這樣不論對于增強草莓的環境适應能力、提高苗株的抗逆抗病性、培育草莓健壯苗株長勢、提高草莓産量品質等,都有非常好的幫助作用。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2

在開展田間草莓撤除保溫物時需要注意的是:①撤除覆蓋物時,要求氣溫達到且穩定在10度左右,并且草莓的新根已經開始生長;②撤除苗上覆蓋物時,要小心謹慎,避免傷及或扯斷草莓的枝、莖、芽、花等部位組織;③在徹底撤除覆蓋保溫物前,應當提前3-5天按照早揭晚蓋的方式進行低溫通風煉苗,等草莓苗适應外部自然環境後再一次性撤除掉;④如果是對覆蓋地膜的草莓苗進行破膜放苗時,應當等到地裡大約60-70%的草莓苗株上有2-3朵花時再進行,以防環境突變、溫差過大而對草莓苗造成不良傷害。⑤撤除地面覆蓋物的時間,既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過早容易導緻草莓苗發生低溫凍害,過晚撤除覆蓋物時容易扯斷或損傷草莓苗株上新長出的莖、芽、花等。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3

二、合理疏花疏果,保持植株合理負載

在草莓春季長出花蕾後到盛花期時,要根據地力高低和植株長勢強弱等實際情況,分别在草莓的現蕾期、盛花期、幼果0.3-0.5公分3個階段,及時把植株上瘦弱、個小、晚長、畸形、病蟲害的蕾、花及幼果全部疏除掉,以此通過減少花蕾留量、适量留花留果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少植株養分無效消耗量、集中養分供給優花優果發育,除此之外,通過合理性的疏蕾、疏花、疏果,還能使草莓開花整齊、坐果率較高、果實大小統一、成熟上市期一緻,這對于提高草莓産量、改善草莓品質都是十分有幫助的。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4

反之,如果草莓過多的留花留果,反而容易導緻草莓過多的出現果實小、品質差、畸形果增多以及大量落花落果等多方面的問題。

草莓在疏花疏果時,一般需要選擇陽光明媚的晴天上午時進行,在草莓疏花疏果時需要注意的是:①草莓顯蕾後進行疏花蕾時,每棵植株保留10-15個飽滿健壯花蕾;②草莓新莖上的花序長出後,每個選留2-3個飽滿健壯花朵;③草莓生長到盛花期時,每個花序選留3-5個飽滿健壯幼果。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5

三、加強水肥管理增加長勢,促進草莓早發早長、早開花多結果、早成熟早上市

當春季天氣變暖、土溫升高後,草莓的根系就會逐步地恢複生長與吸收能力,新根會大量的生長、新芽會大量的萌發,莖、葉、花、果旺盛生長期也會接連而來,尤其是草莓在進入到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步進行的階段後,對水肥的需求量會達到一個最大臨界值,為了促進草莓早發早長、早開花早結果、早成熟早上市,同時也為了确保草莓有個強勁健壯的長勢強勁和較好的開花坐果率,我們在春季時就應當及時的增加水肥營養供應,以此來充分滿足草莓旺盛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6

1、草莓的施肥管理

在草莓春季的施肥管理上,我們一般需要為它連續階段性地追肥2-3次左右,而且追肥時要特别注意不同階段的不同追肥種類和不同追肥用量。

草莓的第一次追肥,一般在3月中旬前後的草莓萌芽前需要進行,本次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其目的是為了草莓複蘇生長以及萌芽生長的養分需求,普通地塊可以大體上按照每畝15-20公斤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或10公斤左右尿素的用量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此時氣溫和土溫仍然相對較低,并且草莓的生長量小、根系吸收能力弱,所以本次施肥不易過早和過多,否則反而不利于草莓的春季生長發育。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7

草莓的第二次追肥,一般在4月份中旬前後的草莓開花前進行,本次追肥的主要目的是健壯植株、肥厚葉片以及提升花序數量和質量,所以本次追肥建議以氮肥和鉀肥為主、磷肥為輔,追肥量的大小應當結合地力高低、前期施肥量大小以及草莓長勢強弱靈活靈活決定,但本次施肥氮肥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使草莓吸收氮素過多發生旺長而影響後續的開花坐果;一般情況下,草莓的第二次追肥可以大體按照每畝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0-15公斤的用量方法施入,為了進一步提高草莓的開花坐果質量,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在根部施肥的基礎上,再使用0.3%磷酸二氫鉀搭配0.2%硼砂溶液連續噴施1-2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8

草莓的第三次追肥,一般在草莓進入到旺盛開花結果期時進行,本次追肥的目的就是保證草莓更多結果、更高質量的膨果,保證草莓有一個持續開花結果的健壯長勢,所以在施肥的種類上應當以鉀肥為主,适當搭配氮肥和磷肥,在前期施肥充足、苗株長勢健壯的基礎上,一般每畝施入10-15公斤的高鉀型複合肥即可,具體施肥次數根據草莓結果量大小和植株具體長勢靈活進行1-2次即可。同時為了提高草莓的結果數量和結果質量,農技小背簍建議在本階段使用0.3%磷酸二氫鉀 1000-1500倍螯合鈣等葉面肥連續噴施2-3次,補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草莓果實的硬韌度和耐儲運性,減少爛果、裂果、落果等發生概率。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9

2、草莓的澆水管理

在草莓的澆水管理上,要保證草莓既不受旱又不受澇,幹旱會影響草莓正常進行苗株生長和開花結果,過濕又容易導緻草莓漚根、爛根、死棵以及大量落花落果、爛果等。一般來說,草莓澆水盡量小水勤澆,正常情況下,在發芽顯蕾前澆水1次,花前要注意适度控水,花期盡量避免澆水,在草莓幼果坐住且開始膨大後再逐步地增加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在草莓結果和膨果的旺盛期時要注意保證供水充足,具體澆水次數和澆水量要結合天氣澆水多少和田間土壤幹濕狀況靈活進行。

除此之外,草莓在春季澆水不可在傍晚、陰雲或下雨天氣時進行,而是要選擇晴天上午9-11點左右時澆水,以防澆水造成田間土壤濕度過大、草莓誘發病蟲害,或者造成草莓降水後降低土溫而緻使草莓發生生長障礙。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10

從總體上來說,在草莓的水分管理上,萌芽期和花期時建議把土壤濕度控制在70-7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55%左右,花芽形成期時建議把土壤濕度控制在60%左右,果實膨果期建議把土壤濕土控制在80-85%左右。

四、加強中耕松土,改善草莓根際生長環境

草莓屬于淺根系農作物,根系是草莓吸收養分的主要來源,也是保證草莓正常生長發育、大量開花結果的營養供應途徑,因此,在春季回溫後我們應當及時加強中耕松土來為草莓根系生長發育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這對幫助草莓健壯生長、多開花、多結果等非常有幫助,除此之外,對草莓進行春季中耕松土還有利于提高土溫、增強根系對水肥的吸收能力。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11

一般來說,當春季氣溫回升10-15度左右時,或者在春季把覆蓋在草莓苗上的覆蓋保暖物撤除掉後,就應當準備進行田間中耕松土管理,而且應當連續間隔中耕松土2-3次。

在對草莓進行春季中耕松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中耕松土的深度不易過深,一般掌握在2-3公分深左右即可;②中耕過深容易損傷草莓地下分布的根系,或者導緻土壤埋沒苗心而抑制生長或爛苗死棵,中耕過淺則效果不明顯。

草莓根系淺,且根系吸收的養分是草莓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所需營養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要通過中耕松土、提高土溫的方法來為草莓根系生長發育和吸收養分創造優良的條件。

草莓種植前景與管理(草莓進入到春季生長季)12

五、及時整理植株莖葉,減少養分無效消耗,改善通風采光條件

在草莓進入到春季旺盛期後,植株中下部會有一些老、枯、黃、病、葉出現,也會長出一些無效匍匐莖和無花無果的新莖,我們都應當及時的把這些無用的莖、蔓、葉等剪除掉,以此來把節省下來的養分集中供給植株生長和花果發育,除此之外,通過及時對草莓進行植株修剪,也可以有效改善田間的通風采光環境,既有利于草莓的生長與開花結果,也有利于預防各類病蟲害發生。

除了以上五點以外,我們在春季草莓生長期内,應當預防草莓地上莖葉生長過旺的問題,尤其是溫濕度适宜、水肥供應量較大的草莓種植地,平時應當注意加強控旺管理,如果草莓苗株出現旺長的情況,應當注意采取适當的控肥、控水、控溫或者噴打控旺藥物等方法來抑制旺長态勢,否則容易導緻草莓在後期發生較大的減産。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背簍

每日了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