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他們又開始怨聲載道,說老師你就知道布置作文折磨我們。這話說的,好像布置别的作業就不是折磨一樣。那世界上有沒有比寫作文更折磨的事呢?有,就是老師看你們的作文。不過,這種互相折磨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啦,因為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會帶着你一起攻克高考作文。那你要問老師啦,看這幾篇文章我的作文就能寫好了嗎?當年我聽完遊泳課也是這麼問我的遊泳教練的,他一棍子把我捅到水裡,跟我吼,不想淹死就自個兒往上遊。
别怕作文
高考作文的前世今生
現在的高考作文形式叫做任務驅動型作文,聽起來花裡胡哨的一個名字,它是個什麼來頭呢?
這話要從幾十年前開始說起了。
那個時候的作文還會給你一個正兒八經的題目,叫做“命題作文”。後來就變成“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再往後就越來越玄乎,偏不告訴你要寫啥,讓你使勁兒猜,也就是“材料作文”。可是出題老師還嫌“材料作文”表達得太明白,于是就變成了“新材料作文”。這種作文玄而又玄,雲裡霧裡,還要加個所謂的“任務”,變成“任務驅動型作文”。看似寫作範圍很大,其實一寫就跑題。同學們都要崩潰了。
什麼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1. 有争議性的實事或時事,而非:一句名言,一則寓言,一首小詩等;
高考作文“套作”弊端日趨明顯
題目一
一群探險者來到一個山洞,為了照明點燃一支蠟燭,導緻山洞裡栖息的蝴蝶離開原地,退到山洞深處,一支小小的蠟燭竟會産生這麼大的影響。
題目二
很多大學畢業生來到一個知名公司參加就業面試,面試官在面試室門口必經處随意丢了一些垃圾,結果隻有一位面試生,把垃撿進了垃圾桶。
套用格式
1.材料得出要注重細節,那麼什麼叫做細節?
2.注重細節會怎麼樣? 例1 例2
3.不注重細節會怎樣? 例3
4.結論:要注重細節。
1
時評争議類
基本特征:
就是給出一段時事新聞材料,要求你闡述自己對事件的看法。
基本結構:
1.概括事件
2.闡明大觀點
3.闡述2-3點分論點(正說,反說,辯證思維)
4.闡述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5.總結,表達希冀
【2015·新課标全國I】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你怎麼看?
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内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确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
2
時評比較類
寫作的關鍵,就是“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務必隻選擇其中一個來展開文章,并且注意與其他的進行對比。
整體思路對第一種類型的作文加以改進:
1、 概括三個事件
控制字數。對自己沒選的兩個,用一個長句帶過;對自己要寫的,稍微詳細一些。
2、 闡明大觀點
(我認為,……比起……和……,……更合适。)
3、 闡述2-3點分論點(正說,反說,對比)
【2015·新課标全國卷Ⅱ】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産生最後三名候選人:
老李,笃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跻身國際學術最前沿;
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
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網友一片贊歎:“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和選擇。要求選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3
基本結構模式及内容
1. 引
簡潔--簡引材料、提出觀點、褒貶分明;
2. 議
充分--正反對比、假設因果、點面層進
3. 聯
緊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闡明意義
4. 結
點題--尋找對策、倡議勸勉、呼籲号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