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

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4:12:27

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課題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課題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1

課題研究現狀如何寫


課題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

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徐萬山

課題研究資料,是指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形成或使用的所有信息材料。課題研究資料不僅能讓人們了解有關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曆史和當前研究動态,進而幫助研究者選擇和确定研究課題,而且可以為論證課題提供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啟發研究者的思維,激發研究者的靈感。可以說,研究資料的數量和質量也是判斷教育課題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課題研究資料的收集

1.收集研究資料的途徑

課題研究資料的來源很多,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始終以研究者的姿态觀察教育現象,留意教育事件,注意從多種途徑收集研究資料。

一是從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收集。教師研究的課題往往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聯系緊密,課題組要注意保管好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學習筆記、聽課記錄、作業批改、教學成績冊,以及學生成長記錄、班級管理日志、課外活動計劃與總結等資料。二是從課題研究活動中收集。課題研究過程中設計及使用的調查問卷、訪談提綱、觀察記錄表、個案記錄表、心理測試量表、實驗數據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資料。三是在閱讀學習中收集。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無論是略讀還是精讀,都可以發現對課題研究有益的研究資料。要養成文獻摘錄、資料剪輯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養成注明資料來源(作者、文章題目、發表媒體及日期等)的習慣。四是通過互聯網收集。研究者可利用搜索引擎對相關資料進行“海量”檢索,收集與課題研究相關、對課題研究有用的資料。此外,課題研究各環節的相關文件及計劃性、總結性、效果性材料,如立項申請書、立項通知書、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及發表的論文、産生的影響等,是課題研究重要的過程性材料課題組也要及時收集保存。

2.收集研究資料的原則

一是堅持逆時性原則。資料形成的時間距現在越近,其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強。二是堅持選擇性原則。把資料的選擇限定在某個課題研究必需的範圍之内。三是堅持直接性原則。直接而不是間接獲得的資料具有更強的真實性和準确性四是堅持比較性原則。在重點收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觀點與事實材料的同時,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與研究者觀點和思路相左的資料,以便比較和分析。

3.研究資料的質量要求

衡量研究資料的優劣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目的性,收集的研究資料與研究問題應具有較高的關聯度。二是客觀性,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對“真實性存在”的一種揭示。三是有效性,研究資料要盡可能準确、全面、深刻、典型。四是充分性,隻有掌握充分而廣泛的材料,才可能形成正确的結論。要注意從不同層面、不同時空以及不同關系中去獲得課題研究資料。

二、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

就教育課題研究過程的常規資料而言,一般可按以下幾種類型進行積累。

1.計劃性資料

課題研究起始階段所形成的各類資料,包括課題申報表、課題論證書、立項通知書、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計劃、研究人員登記表等,均可作為計劃性資料保存積累。

2.基礎性資料

課題研究前期及課題研究過程中開展的調查、測量、檢索、研讨等工作所産生的各類資料,包括開題報告、調查問卷、觀察記錄表、個案記錄表、測試量表、課題研究規章制度等,可作為基礎性資料收集保存。

3.過程性資料

即課題研究實施階段産生的各類完成性資料,包括教學設計、觀課議課記錄、檢測記錄、案例記錄、教育叙事等,特别要注意積累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數據與文字、音像等材料。

4.專題性資料

圍繞課題進行的專題研究所形成的資料,如專題研究記錄、專題講座筆記、針對某項專題形成的論文和報告等。專題性資料對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5.效果性資料

對課題研究變量的實施、控制、檢測,對課題實施的階段性、終結性評估等,都會得到相應的資料,如實驗數據的統計資料,學生小制作、小設計的作品,學業水平檢測成績統計,家長和社會評價,等等。這是形成最終成果、證明研究有效性的主要資料。

6.總結性資料

課題研究過程各階段結束時,課題組與課題組成員個人的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總結,可作為課題總結性資料收集、保存。這些總結對課題研究的持續、深入進行和最終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反思、矯正和深化價值。

三、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

課題研究資料整理的目的是要确保研究資料有序化和典型化,以便為資料分析提供方向和依據。

1.研究資料的審核

資料審核是對獲得的原始研究資料進行檢查,辨别其是否準确和完整,将不符合條件的資料删除,對有缺漏的資料及時補充,以保證研究資料的正确和有效。

2.研究資料的分類彙總

研究資料的分類彙總是指将審核後的研究資料按照一定的标準進行分類和歸并。對于文字資料,一般按照其不同特征選擇分類标準,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資料歸于同一類。對于數據資料,目前主要借助計算機完成相關分類彙總工作,Excel或SPSS軟件都是不錯的數據處理軟件。

3.編制統計圖表

統計圖表是通過表格和幾何圖形的形式,把大量的數據資料形象地組合起來,合理地排列,以便展示資料的整體特征,為分析資料提供方便。制作時應注意表格的規範性。一個統計表隻能表示一個中心内容,如果有多個内容則需要分列幾個表。統計表的數字資料要認真複核,保證準确無誤。教育科研中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圖、餅狀圖、曲線圖等,這些圖現在都可以用計算機通過表格轉換自動生成。

四、課題研究資料的分析

課題研究資料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兩種: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對所收集到的文字、聲音、圖片等資料進行系統審查、彙總、歸類的基礎上,進行邏輯和意義分析,從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研究過程,它是一個對資料分類、描述、歸納、抽象的過程。定性分析的對象是質的描述性資料,包括觀察記錄、訪談筆記、個案記錄、學生作業、教師教案及相關音像資料等。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研究對象發展變化的真正原因。

定性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因果法、枚舉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因果法是判斷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分析方法;枚舉法是通過有代表性的事實列舉來證實研究結論的方法;歸納法是從個别事實推演出有關事物一般屬性的思維方法;比較法則是将兩個或多個事物加以比較以求得事物規定性的分析方法。采用何種定性分析方法,可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研究資料的情況及研究者自身的習慣和擅長來确定。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把研究資料和信息量化,采用數學手段加以處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确解釋和預測的過程。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一般用統計分析法,包括用特征量來顯示數據資料,對樣本資料進行檢驗和從樣本資料推測總體情況等内容。統計分析的理論性較強,建議教師在具體運用時參照有關統計實例,同時借助計算機完成對相關數據的處理任務。

本文來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第1期P16-17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