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産生于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
雷電種類
雷電分直擊雷、電磁脈沖、球形雷、雲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形雷都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危害,而電磁脈沖主要影響電子設備,主要是受感應作用所緻;雲閃由于是在兩塊雲之間或一塊雲的兩邊發生,所以對人類危害最小。
直擊雷就是在雲體上聚集很多電荷,大量電荷要找到一個通道來洩放,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築物,有的時候是一個鐵塔,有的時候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所以這些人或物體都變成電荷洩放的一個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築物給擊傷了。直擊雷是威力最大的雷電,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擊雷小。
防雷小常識
★留在室内,關好門窗。在野外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内時,要将手表、眼鏡等金屬物品摘掉,千萬不要在離電源、大樹和電杆較近的地方避雨。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以減少直接雷擊的危險。雙腳要盡量靠近,與地面接觸越小愈好,以減少“跨步電壓”。野外最好的防護場所是洞穴、溝渠、峽谷或高大樹叢下面的林間空地。
★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要靠近打開的門窗、金屬管道。要拔掉電器用具插頭,關上電器和天然氣開關。切忌使用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不宜使用水龍頭。
★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不要收曬衣繩或鐵絲上的衣服。不要從事栅欄、電話或輸電線、管道或建築鋼材等安裝工作。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不要或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提電話。不宜停留在鐵栅欄、金屬曬衣繩、架空金屬體以及鐵軌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不宜進入和靠近無防雷設施的建築物、車庫、車棚、臨時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築。
★切勿遊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或活動。不宜停留在遊泳池、湖泊、海濱、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鋤頭、鐵鍬、羽毛球拍、釣魚杆、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當感覺到身體有電荷時,如頭發豎起,或者皮膚有顯著顫動感時,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電擊,應立刻倒在地上,等雷電過後,呼叫别人救護。
★不宜騎馬、騎自行車、駕駛摩托車和敞蓬拖拉機。汽車往往是極好的避雷設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閃電擊中汽車,也不會傷人。
單位應該怎樣進行雷電災害防範?
★單位應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防雷檢測機構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範要求。
★單位應設立防範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規範,建立各項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制度。雷雨後要進行安全檢查,做好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如雷雨過後,應檢查安裝在電話程控交換機、電腦等電器設備電源和信号線上的過壓保護器有無損壞,發現損壞時應及時更換。
★建設單位在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時,應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境、被保護物的特點以及雷電活動規律等因素綜合考慮,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方式。
★應采用技術和質量均符合國家标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準防雷産品和器件。
★新增加建設和新增加安裝設備應同時對防雷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如重新鋪設電腦網絡線、室外天線的移位和加高等都應該重新設計和建設防雷設施。
★雷災發生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情況,以便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遭受雷擊。
雷電也有功績
雷電的功績
制造氮肥 雷電很重要的功績是制造氮肥。雷電過程離不了閃電,閃電的溫度是極高的,一般在三萬度以上,是太陽表面溫度的五倍!閃電還造成高電壓。在高溫高電壓條件下,空氣分子會發生電離,等它們重新結合時,其中的氮和氧就會化合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為天然氮肥。據測算,全球每年僅因雷電落到地面的氮肥就有四億噸。如果這些氮肥全部落到陸地上,等于每畝地面施了約二公斤氮素,相當于十公斤硫酸铵!
促進生物生長 雷電還能促進生物生長。雷電在發生時,地面和天空間電場強度可達到每厘米萬伏以上。受這樣強大的電位差的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雷雨後一至二天内植物生長和新陳代謝特别旺盛。有人用閃電刺激作物,發現豌豆提早分枝,而且分枝數目增多,開花期也早了半個月;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而白菜增産了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不僅如此,如果作物生長期能遇上五至六場雷雨,其成熟期也将提前一星期左右。
制造負氧離子 雷電能制造負氧離子。負氧離子又稱空氣維生素,可以起到消毒殺菌、淨化空氣的作用。在雷雨後,空氣中高濃度的負氧離子,使得空氣格外清新,人們感覺心曠神怡。實驗表明,被稱作“空氣的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對人體健康很有利。
無污染的能源 雷電是一種無污染的能源。它一次放電能達1至10億焦耳。中國成語中就有“雷霆萬鈞”一詞。利用這種巨大的沖擊力,可以夯實松軟的基地,從而為建築工程節省大量的能源。根據高頻感應加熱原理,利用雷電産生的高溫,可使岩石内的水分膨脹,達到破碎岩石、開采礦石之目的。遺憾的是,人類目前還無法對它加以利用。
來源:中國氣象科普網、中國天氣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