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骨幹教師的報告的感想?晨報記者 楊 虹□吳婉瑩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小學四年級學生小妤的“語文單元卷第制評價報告單”上,除了“答題情況”維度下的“作文”拿了個B外,其他幾項評估均為A緊接着在報告單“試卷所反映該生薄弱點”部分,作文的“立意”一項被老師畫了個圈在報告單的自評中小妤寫道:“我的作文表達通暢,條理也比較清晰,就是寫作主題的确立上有些偏差” 去年9月起上海在小學階段推行全學段全學科等第制,“等第制”評價也逐漸成為“熱點”闵行教育在推進和探索“等第制”評價過程中收到明顯成效:2016年上海教育綜合改革典型案例之一,華東師大附屬紫竹小學便是在原有的等第制評價基礎上開發出等第制評價的工具——“學習報告單”,使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可視化,既為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依據,又給學生帶來更立體、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聽骨幹教師的報告的感想?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晨報記者 楊 虹□吳婉瑩
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小學四年級學生小妤的“語文單元卷第制評價報告單”上,除了“答題情況”維度下的“作文”拿了個B外,其他幾項評估均為A。緊接着在報告單“試卷所反映該生薄弱點”部分,作文的“立意”一項被老師畫了個圈。在報告單的自評中小妤寫道:“我的作文表達通暢,條理也比較清晰,就是寫作主題的确立上有些偏差。” 去年9月起上海在小學階段推行全學段全學科等第制,“等第制”評價也逐漸成為“熱點”。闵行教育在推進和探索“等第制”評價過程中收到明顯成效:2016年上海教育綜合改革典型案例之一,華東師大附屬紫竹小學便是在原有的等第制評價基礎上開發出等第制評價的工具——“學習報告單”,使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可視化,既為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依據,又給學生帶來更立體、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新生态·設計篇】
評價融于日常,評價不再“紙上談兵”
“我們學校認真推行‘等第制’評價。從2011年推出《上海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标(簡稱“綠色指标”)》開始,我們就堅持把評價改革作為學校内涵發展的重要項目去做。闵行區教育學院開展了‘表現性評價’ 研究,我們就借着這個‘東風’,探索創新,細緻落實,現在将等第制評價工作視作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着力點。”華東師大學附屬紫竹小學校長張計蕾談起等第制評價的推行如是說。
在創建新校的五年裡,紫竹小學以低年級表現性評價探索為突破口,着重關注了多元化評價對于學生個性發展的促進作用。每一個學期結束前夕,學校都會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學期末表現性評價,或“綜合性任務主題活動”,或“單一學科任務活動,内容涉及聽、說、讀、寫、算、演等學習表現,以考察出學生自主學習、與人溝通和表達能力等高階思維。“表現性評價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能力水平,考察學生不再是‘紙上談兵’。”張校長表示。
此外,為了更好地落實基于課程标準的教學和評價,學校還創設了成長關鍵期的“始業季課程、幼學季課程、畢業季課程”,并以表現性評價活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實現了幼小、中高、小初的良好銜接。據了解,始業課程是學校依托集團化辦學優勢,與華師大附屬紫竹幼兒園的“幼兒閱讀”特色對接起來,以圖畫書閱讀貫穿于入學适應期的分科教學中。在這2個星期的适應階段,老師們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結合學校培養目标設計并實施始業季課程,讓孩子們盡快交上新朋友、大朋友,适應學校新環境,早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當表現性評價工作日趨成熟,老師們自然就開始主動地思考:中高年級的紙筆性測試中,該如何推進等第制評價呢?
不再“分分計較”,學習報告單診斷孩子“病因”
通過反複研讀“綠色指标”,解讀課程标準,分析學情,學校老師們的作業命題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大家合理設計評價目标、評價内容與評價方式,既注重評價結果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又在通過評價改革來檢驗、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學習報告單”便是這個時期的“産物”。“最初,等第制評價呈現的是等第,但這并非隻是為了盡可能模糊孩子成績,減輕分分計較的壓力。”張校長解釋,單純的等第并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哪些掌握了,哪些沒掌握好,沒掌握的原因又是什麼,可以如何改進。因此,學校老師用心設計了學科檢測的報告單。以語文的報告單為例:基礎、閱讀、寫作、寫字等内容對應了“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業成果”三維等第。孩子基礎、寫字是A,閱讀、寫作是B,它們有何不同?A也不代表全部正确,錯因清楚嗎?報告單裡會清晰地列出檢測内容可能的錯點以及錯誤原因。老師在批閱中做出标記,學生對應找到錯因所對應的錯題号,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缺失在哪裡,要如何“補”,報告單是需要家長反饋的,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報告單,判斷孩子的自評是否正确。如此,“報告單在規避了高競争的分數比較之外,既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清晰呈現、診斷孩子的薄弱點,告知家長孩子在該階段出現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進,共同促進孩子不斷進步。”張校長坦言,“報告單雖然已經開始使用,但還在不斷細化調整,而正是精細化的評價才能全面衡量和關注學生的每一點成長。”
我們看到,紫竹小學整體建構了“334校本等第制評價體系”,從“品行正、知能真、身心健”三個維度,關注“日常、單元、中期、期末”四個環節和“始業、幼學、畢業”三季關鍵期,以表現性評價和等第制 學習報告單等綜合方式來呈現學生評價。
【新生态·教師篇】
教學與評價相融,為教師發展“指路”
“等第制評價給學校帶來哪些變化?”對于這個問題,教師發展部主任蔣方葉回答:“對教師們來說,工作變得更精細化、專業化了,在準備階段花的心思也多了”。
為了做好等第制評價,“學校各教研組要基于課程标準,從學情和學生年齡特點出發,研究制定教學計劃、授課目标以及評價目标、評價内容與評價方式,當學生與目标産生差距時,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在實踐中修改,有時連目标的描述性語言也有所改變,切實做到對孩子的評價真實、全面。”蔣方葉介紹。
随着等第制評價的推進,老師們的觀念也開始悄然改變。在美術課上,金老師放了一段音樂。為了啟發學生思考,她先示範如何描繪自己的感受:“我看到小朋友在操場上運動,陽光很好,小朋友笑得很開心。”“這段音樂讓我很悲傷,我看到了地震的場面,有個小朋友站在廢墟前哭。”敏敏發表了不同觀點,并哭了起來,這感染了其他同學。“我當時很驚訝,二年級的小朋友竟對音樂感受如此敏感,而且思維清晰,但是他的筆頭能力不強。如果在以往的單一結果評價中,顯然不能獲得很好的成績,可見這種評價并不能評價出孩子的全面表現。現在的等第制評價,幫助我們更多元地觀測和記錄學生的表現,在日常我們會把學生在課堂上的特殊表現記錄下來,并對他做出有針對性的表現性評價。”美術老師金老師說出自己的感受。等第制評價“評”的是學生,更考驗着學校和教師。它能夠成為杠杆,撬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性改進,引導教師強化課程意識與評價意識,在課程的視域下,思考課程、教學、評價的一緻性問題,促進三維目标在教學中得到真正全面的落實。
而在英語備課組長殷老師看來,學習報告單有助于在整體上獲悉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的達标程度,進而了解優勢和不足所在,為進一步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以前從表面上隻能看到 A、B 各占多少人數,班級間的比較也不夠清晰。”學習報告單上的分項評價出來後,就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老師的教學長處或者短闆在哪裡。在備課組中老師們根據報告單進行讨論,最終促進整體教學的提升。無怪乎她會感歎道:“等第制評價不僅對學生有診斷作用,對老師的教學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新生态·學生篇】
關注學生差異,從多維度看孩子成長
華東師大附屬紫竹小學自建校起就積極推行綠色評價,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當等第制評價全面鋪開後,老師會根據課堂上的記錄和評價,在學習報告單上對學生進行三個維度的評價,這些多元評價也給學生們帶來了喜人的改變。徐同學便是等第制評價下的受益人。作為一個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的孩子,他是個完全零起點進入學校的孩子,家長在一年級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給予更多的陪伴,因此在識字過程中感覺有些吃力,剛升上兩年級的時候識字量相對比較薄弱,語文的學習成為了孩子最大的障礙,孩子自信心不夠,讓家長也很頭疼。但是,實施分項等第制評價之後,雖然他在寫句子、段落的練習中,總以拼音來書寫,但他寫得内容比其他孩子更顯條理性,視角也很獨特,于是,寫話一項給了他跟高的等第評價。慢慢地,老師的評價給了徐同學信心,他開始主動識字、寫字,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隻要把字、詞補上來就可以了,自己絕不比别人差!這實際上很好發揮了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激勵、診斷和改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也許在部分家長看來,等第制評價不像百分制評價那樣把學生分層,自己也很難知道孩子所處的水平。其實,分項等第制評價拓寬了原有的評價維度,而學習報告單則改變了家長的評價觀念,家長減少了拿自己孩子的成績去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而是更多地關注老師給予孩子的鼓勵和建議,并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所在,在後續的學習中有效地改進。除了老師描述性的評價外,家長的評價、同伴間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評等都會成為等第制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科學化、可視化的學習報告單,學生和家長能更為清晰地了解是否獲得了進步,努力方向是什麼。某天,瀚程着急央求媽媽多買一些報刊和圖書,問他原因,才知道小家夥最近兩次語文單元等第評價的作文都得了B。通過報告單他了解到,原來是自己作文在想象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老師給出可操作的建議,應該多讀書讀報。他這才發覺自己閱讀少了,于是主動跟媽媽要求“補一補”,他還會去向老師請教應該閱讀哪些方面的書籍。“孩子開始産生自主學習意識了,我作為家長還是很驚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