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來源:人民日報“家門口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這日子有奔頭”湖南省南縣脫貧戶蘇建波感慨,培訓到位,服務上門,精準扶貧政策讓他端穩了“飯碗”,全家穩定脫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全面小康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人民日報
“家門口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這日子有奔頭!”湖南省南縣脫貧戶蘇建波感慨,培訓到位,服務上門,精準扶貧政策讓他端穩了“飯碗”,全家穩定脫貧。
“一室變三居,住得敞亮,生活舒心!”住進公租房,重慶市渝北區技術工人黃書林圓了安居夢。
從城市到鄉村,廣袤的中華大地上處處是溫暖幸福的小康故事。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光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争。
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迹。
――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任務作出了關鍵性貢獻。
“蓋起新房,女兒上了大學,脫貧攻堅照亮了我家生活。”說起這幾年的生活變化,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新山村村民王進安滿臉笑容。駐村幹部牽線,産業資金扶持,王進安發展起桑蠶、山雞産業,去年收入超過3萬元。
經過8年攻堅,脫貧群衆“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6079元增長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長11.6%。脫貧群衆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上學看病不愁,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整體面貌發生曆史性巨變。
“叮咚、叮咚”……在電商直播間推介木耳、菌菇,成了河南省栾川縣陶灣鎮西溝村返鄉創業青年張松奇的日常工作。通公路、通寬帶、通郵路,“互聯網 ”讓西溝村的山珍賣到全國,帶火了鄉親們的日子。
道路暢了,環境美了,産業旺了,脫貧地區處處呈現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衛星從獨特視角見證了脫貧地區的變化:脫貧攻堅8年,北起黑龍江黑河,南至雲南騰沖,一度貧困地區集中的“胡煥庸線”以西區域,夜光面積增加約55%。這背後是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發展步伐顯著加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滄桑巨變。
――脫貧群衆内生動力大大增強,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貧困可以戰勝,脫了貧還要甩開膀子幹!”經過培訓,江西省興國縣方太鄉井口村脫貧戶溫善連成了臍橙種植“土專家”,她領辦合作社,建基地、擴規模、打品牌,成了産業緻富帶頭人。
在全國,70%以上的脫貧戶接受了生産指導和技術培訓,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脫貧群衆基本都參與脫貧産業,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成為脫貧群衆的共識,他們信心更堅、心氣更足,發生了從内而外的深刻改變。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補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闆,交出了一份惠及全體人民的全面小康答卷。
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人民群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收入比8年前翻了好幾番。”江蘇宿遷市宿豫區90後劉暢在一家電商企業上班,從打零工到成為公司白領,再到考取客戶服務管理師證書,收入不斷上漲。
2013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60萬億元,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動收入“蛋糕”不斷做大,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8311元增長到2020年的32189元,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
――消費水平穩步提高。
“這兩年,健身、旅遊花費占到了收入的1/3。”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市民苟月紅周末得空,總要到健身房上瑜伽課。今年端午假期,她帶着孩子搭乘高鐵到北京,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消費升級步入快車道。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長78.9%,居民消費向享受和發展型加快轉變,表示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重的恩格爾系數2019年降為28.2%,綠色、智能類商品消費日漸紅火,健康、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衣食住行全面升級,從“吃飽吃好”到“吃得營養健康”,“小康菜譜”叠代更新;從“保暖禦寒”到“美觀舒适”,穿衣品牌化、個性化趨勢明顯;從“有住的”邁向“住得好”,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高;全國高鐵運營裡程不斷增加,私家車保有量達2.29億輛,群衆出行更加便捷。
――生态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黨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和國家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截至目前,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标任務全面超額完成。
“藍天多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好山好水間散步健身,這日子,美得很!”每天早晨和晚上,河南省鶴壁市市民李鵬都會在淇水詩苑公園走一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人民群衆樂享更多生态産品,良好生态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網織牢織密
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全面小康,人人共享,制度是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保障制度建設進入快車道,在推動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不斷取得新成效,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人民群衆“飯碗”端得更牢。
“我收到了20萬元的優秀創業項目補貼資金,還減免了3萬元費用,政策大禮包助我走上創業路。”去年從廣東仲恺農業工程學院畢業的蔡钰,在促進就業政策的支持下,順利開起了自己的公司。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落實,覆蓋城鄉的就業組織體系、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職業培訓體系日趨完善,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2013年至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過1300萬人,就業穩中向好,“飯碗”越端越牢,勞動者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
――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百姓日子越過越踏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建設全面發力,制度全覆蓋、人員廣覆蓋、待遇穩步提,密實的社會保障網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病有所醫,看病就醫不再愁。“看病花了7萬多元,報銷了6萬多元,家裡負擔大大減輕。”河北省行唐縣居民張強因患頸内動脈血栓就醫,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下,一家人順利渡過難關。
2020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13.6億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内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别達到80%左右和70%左右。
老有所養,養老待遇節節高。“養老金連年上漲,退休生活無憂,我還經常給上大學的孫女貼補改善生活呢!”遼甯省阜新市海州區文欣苑社區退休職工洪永昌喜上眉梢。
今年31個省份的養老金上調全部落地,我國養老金實現“17連漲”。2020年全國養老保險覆蓋9.98億人,近2.9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困有所助,民生底線暖人心。“每月705元,真是雪中送炭啊!”領到失業補助金,河北省巨鹿縣居民劉嬌嬌十分感動。去年疫情防控期間,她一度待業在家,“黨和政府想着我們,讓我感到心裡踏實。”
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項項政策措施的支撐下,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暖暖的民生溫度傳送到千家萬戶。
――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提起家庭醫生,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廟鎮八旬老人蔣長山豎起了大拇指:“我年紀大了,現在有個頭疼腦熱,走路5分鐘就能到家庭醫生工作室看,碰上健康問題,打個電話就可以咨詢。”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努力為人民群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标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站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起點,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