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羅馬G20領導人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召開了另一場會議,讨論應對當前供應鍊危機的問題。主張加強國際間合作,通過國内措施解決美國自身的供應鍊問題,但對于危機何時解除,拜登政府的官員們非常“悲觀”。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WTO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認為,物價上漲、貨架空空,“美國供應鍊問題,既有天災,也有人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限制和長臂管轄,以及美國奉行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均是這次全球供應鍊紊亂和扭曲的導火索。
【采訪/觀察者網 劉惠 朱敏潔】
觀察者網:受到新冠疫情、勞動力短缺、中美“脫鈎”等影響,多國深陷供應鍊危機,其中美國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這暴露了美國内部和産業鍊的哪些問題?
霍建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供應鍊進入紊亂階段,嚴重波及到世界經濟的複蘇與健康發展,其中美國的矛盾最為突出,客觀地講,美國的問題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可以說,特朗普時期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早已為此次供應鍊危機埋下了禍根,美國采取随意加征關稅政策,限制高科技企業正常的貿易投資行為,盡管這些政策的目标是針對中國的,但實際上必将對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的正常運轉産生明顯的破壞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最大意義在于,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優化配置資源,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并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任何刻意阻斷和破壞這種合作趨勢發展的政策,都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
供應鍊危機持續發酵,英美陷入“聖誕焦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這次供應鍊危機的産生并不完全是疫情直接導緻的,背後也有美國對全球供應鍊的擾亂。
霍建國:對的,美國為了限制中國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将中國企業納入限制清單,以國防安全為由,嚴禁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同中國企業貿易外來。
同時,美國使用長臂管轄的手段,對相關企業實行監督約束,緻使部分廠商的生産和銷售不暢,供應鍊和産業鍊均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繼而影響了衆多相關下遊企業的發展,可以說全球的“芯片荒”與美國的單邊主義密切相關。
除此之外,特朗普時期随意加征關稅也影響了這次供應鍊的紊亂,拜登雖采取了一些彌補措施,取消了對歐盟鋼鐵的懲罰性關稅,但是對中國加征的高額301關稅卻遲遲不願取消,其結果不僅增加了美國通脹的壓力,也極大地損害了美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并且導緻了供應鍊的扭曲。
觀察者網:美國認為這次供應鍊斷裂可能會持續到明年,這将給國際經貿環境和全球價值鍊帶來哪些影響?可以如何緩解?
霍建國:疫情的爆發,各國的應對效果反映了破壞程度的大小,由于美國在疫情應對方面的效果一般,肯定會對國際經貿環境和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産生巨大影響。
這些影響包括高技術領域生産合作的中斷,正常的貿易投資受阻,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震蕩以及海運價格的瘋狂上漲,還有物流運輸的扭曲等等。
緩解和治理這些矛盾的方法和政策路徑是清晰的,即首先要做好疫情的防控,隻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供應鍊才有可能逐步恢複正常,從技術層面分析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其次需要高度重視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環境,因為沒有正常的貿易和投資,産業鍊和供應鍊的恢複和重構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改善貿易和投資的環境仍是當前各國面臨的重要選項。此外加強全球治理合作,也是确保全球産業鍊供應鍊長期穩定發展的保障。
觀察者網:疫情沖擊下,全球貿易萎縮,中國外貿卻連續16個月保持正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中間産品出口增長29.2%,有力支撐了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的順暢運轉。美國供應鍊危機可能對中國企業、供應鍊産生哪些外溢影響?
霍建國:全球供應鍊危機雖有一定的外溢性,但沖擊和影響顯然是不均衡的,中國在這次疫情中,由于措施得當,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的惡化和傳播,并率先提出複工複産的要求,中國的外貿出口自去年5月已恢複了正增長,并保持了連續16個月的積極增長,應該說針對去年下半年全球防疫産品短缺的緊張狀況,中國對全球抗疫産品的保供做出了積極貢獻的。
而今年以來,随着世界經濟的複蘇,需求的增長,中國的出口更多地體現在對穩定全球供應鍊做出的貢獻,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和出口大國,在當前形勢下,發揮中國制造業的競争優勢,保證出口的穩定增長,并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我們的出口産品結構,盡最大限度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就是對世界經濟增長和供應鍊穩定做出的最大貢獻,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不斷地提高出口産品的質量和效益,追逐貿易的高質量增長。
觀察者網:在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下,美歐等經濟體加快制造業回遷,跨國公司收緊全球供應鍊,全球供應鍊的發展趨勢是否越來越區域化?當務之急應該怎樣做?
霍建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上升,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形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産業鍊、供應鍊的形成是國際經濟貿易投資長期發展的結果。
當前全球三大制造中心,亞洲、歐洲和北美各有特色。美國在航空航天高端技術領域仍保持着一定的優勢,德國在機械制造和化工領域具有較強的競争優勢,中國在工程機械和日用消費品領域具有明顯的競争優勢。
全球供應鍊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國際市場高度開放的環境下,通過之間的深度合作既可以不斷提高供給能力,也可以通過貿易實現互通有無,充分滿足各個領域的消費與需求。但是這種貿易與合作受到人為的限制和阻撓,全球的供應鍊就将遭到嚴重的破壞。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行動起來,共同抑制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幹擾和破壞,發揮多邊貿易規則體系的積極作用,共同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市場秩序,促進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觀察者網:WTO曾經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近年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危機和挑戰,不斷被邊緣化,在全球供應鍊危機的當下,您認為WTO如何發揮作用?
霍建國:WTO在規範全球競争秩序,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競争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貿易霸淩行為的破壞,緻使WTO的正常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在這次全球供應鍊的危機中,人們不禁又開始懷念以規則為基礎的競争時代,所以WTO的改革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改革是充滿矛盾的,主要貿易方在改革的重點和路徑方面難以達成共識,緻使目前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
我們認為改革應分為兩步做,第一步應以加強現有的職能為主,例如如何加強和改善WTO的談判功能,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貿易制度審議以及如何恢複和加強貿易争端解決機制。
第二步,推動WTO形成新的規則體系,以适應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形勢。确保WTO在協調規範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繼續發揮其權威作用,以進一步促進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
觀察者網:本月,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降低了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疫情和全球供應鍊危機正在拖累複蘇的腳步。現在疫後複蘇基礎不牢固、複蘇程度不均衡,您如何看待疫後全球經濟複蘇态勢?
霍建國:目前全球經濟複蘇進程并不順利,在債務和通脹難以消化和解決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壓力尤其突出,加息可能會制約經濟複蘇的勢頭,不加息的代價是通貨膨脹會長期居高不下,加上美國供應鍊危機持續發酵,當然美國供應鍊的紊亂同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疫情防控不利是密切相關的。
由于美國的疫情長時期沒有得到較好控制,緻使美國的港口和物流遭到巨大影響,碼頭難以正常作業,大量船隻壓港也造成了商品供應的緊張。
據世界銀行和英國咨詢公司(HIS Markis)最近公布的“全球貨運港口績效指數”報告顯示,最新評出的全球效率最高的10大港口,其中有9個位于亞洲,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著名的美國港口均名落孫山,如洛杉矶港排名為328,排在了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之後,美國加州的長灘港排名為333名,落後于肯尼亞的蒙巴薩港。
目前在洛杉矶港和長灘港等待卸貨的船隻仍達上百艘,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大大幹擾了供應鍊的正常運轉。
我認為要想穩定世界經濟的複蘇勢頭,首先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疫情的控制和防範工作,并主動加強國際間的溝通與協調。
其次,要放棄并糾正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恢複國際競争合作的新秩序,通過鼓勵和支持貿易和投資的合作,恢複市場的競争秩序。
同時,應高度重視全球經濟治理,通過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為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新的規則基礎,共同促進世界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