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很多習俗
已慢慢融入清明節之中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在中國古代
寒食節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資料圖:老北京叫賣藝人吆喝“寒食十三絕”。中新社發 富田 攝
從時間上來看
它在夏曆冬至後105日
亦稱 “百五節”等
據說它的由來
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習俗
初春時氣候較為幹燥
往往容易引發火災
古人此時要舉行祭祀活動
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
即是“禁火”
在此之後
人們重新鑽燧取出新火
作為新一年生産與生活的起點
稱作“改火”或“請新火”
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
人們需要準備足夠的熟食
以冷食度日
即為“寒食”
所以叫“寒食節”
制圖:張艦元
在另外一個故事中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在飲食習俗方面
寒食節食品包括寒食粥
寒食面等等
有的地方習慣吃涼粉
涼面、涼糕之類
或者可以“蒸寒燕”
用面粉捏成精緻的飛燕
鳴禽及走獸、瓜果等
蒸熟後着色
也作為禮品送人
不僅如此
寒食節時期有插柳
踏青、詠詩等多種習俗
豐富了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花開千樹雪
清明火出萬家煙
伴随着歲月的流逝
寒食節的很多習俗
慢慢融入清明節之中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