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債是什麼?
城投債,顧名思義就是城投公司發的債。城投債,又稱“準市政債”,是地方投融資平台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環節的人,都将其視為是當地政府發債。
城投公司是什麼?
城投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的簡稱,是全國各大城市政府投資融資平台,起源于1991年,承擔相應的政府職能,是特殊市場經營體。
此類城投公司大多是不具備盈利能力的,屬于事業單位或者國有獨資公司性質,他們是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實現盈利,屬于帶有政府性質的特殊市場經營體。
深度了解
起源
城投公司和城投債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和地方财權的再分配。
提到财權的再分配就不得不講一講營改增。
營改增是指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其最大特點是減少重複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于企業降低稅負。
由于營業稅是地方稅,支配權歸地方所有,而增值稅是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支配權歸中央所有,稅收改革實際上削減了地方政府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但地方政府在财權削減的同時事權卻沒有減少,仍然需要負責地方的基建工作。
如此問題便出現了:
早期中國财政的政策不允許政府有赤字,也就是說政府不能直接去市場借錢,但僅僅憑借本級政府的财政收入又無法支撐基建項目的正常進行,那該如何?
——于是,城投公司和城投債便應運而生了。由城投公司來承擔政府投資項目的融資工作實現其籌集市政建設資金的目的,而政府則對城投公司的融資項目進行擔保。
風險
風險是所有金融行業都不可回避的話題,城投債也有風險,
地方政府在獲得大量貸款的同時,負債問題也開始加速顯性化。據許多地方政府過度依靠銀行資金搞建設,負債規模速度增長,一些地方的債務率遠遠超過了風險控制警戒範圍。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借本輪信貸寬松機會極力加大地方融資平台建設,而這些融資平台過度負債現象已非常嚴重。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金融資源的流向不夠合理,出現畸形配置,大量信貸湧入基建項目和一些過剩行業。地方政府從事的融資項目多為基建設施,其盈利往往取決于未來地價的攀升情況。這種以未來土地資源收益做溢價的借債融資方式,往往蘊含巨大風險。一旦地價沒有如願“炒起來”,地方政府将面臨巨額融資壞賬。
個人投資者如何辨别
辨别城投公司
一看名字,二看股東,三看業務。
□城投公司的名字相對來講比較有辨識度,通常都帶有“城市建設開發”、“開發建設”、“開發建設投資”、“開發投資”等字眼。
□當名字不好分辨時,可以看城投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城投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通常為當地的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财政局、财政廳等。
□最後便是看業務。城投公司的業務一般分為三類:公益性業務、準公益性業務及經營性業務。與一般的企業相比,城投公司特殊之處在于前兩類。公益性項目和準公益性項目主要是幫政府幹活,比如修路、建公園、修污水處理廠等等。
其中,公益性項目和準公益性項目的區别在于是否存在一定的收入。完全沒收入的是公益性項目,比如建公園,修路;有一定收入的是準公益性項目,比如修污水處理廠,會有一些污水處理費。
城投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這些項目的代建收入。
辨别城投債的好壞
城投債的好壞辨别方式有很多,但大多逃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1.控股股東實力
很簡單明了的一個道理,控股股東的實力越強,資産越多,其償還能力越強;控股股東債信評級越高,其信用度越高,拖延違約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2.看控股股東的行政級别
控股股東可能是省政府、市政府、區縣政府、園區管委會,這就标志着不同行政級别,自然而然地,級别越高的政府,能控制的财力自然越多,違約的可能性就越小。
3.看經濟規模
區域經濟規模是衡量隸屬于某一區域某一城投公司的城投債的最好标杆。從GDP總值、增速、各項經濟指标等數據通盤分析,可明确其區域經濟實力的強弱,實力雄厚的地區其違約可能性自然較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